梅花已谢杏花新

唐朝诗人罗隐写过一首《杏花》诗:“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世上荣枯人。”诗的意思是说,暖风吹来了春天的气息,梅花凋谢了,杏花绽放了。杏花开,梅花落,这和世上的荣华更替多么相似!这首诗告诉我们,梅花凋谢之时,正是杏花绽放之日。
唐朝时候的情况如此,今天的情况仍然如此:梅花落,杏花开。3月初,朋友谭君、李君、郭君,先后专程去了沣东梅园、周至龙阳沟梅园、唐村梅园,以及礼泉九嵕山、富平马坡等地拍摄红梅花景。3月中旬开始,他们又开始抓拍杏花了:12日,去了兰田华胥镇;15日,去了西安西咸新区太平镇。昨天(17日),我先后收到了他们三位给我发来的在太平镇拍摄后制作的视频和美篇。
杏花是源于中国的花种,全国各地都有栽种,每年3-4月开花。杏花会变色。清人汪灏写的《广群花谱》说:“花未开,色纯红,开时色白,微带红,至落纯白矣。”这就告诉我们,杏花含苞待放时,花骨朵是粉红色的(有学者说,古人所谓的红,不是深红、大红,而是粉红),花开后渐渐变淡,到落花诗,转而为纯白色。宋朝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中写的“一枝红杏出墙来”,指的就是含苞待开的杏花,而不是盛开的杏花。
杏花,别名“及第花”。每年在西咸新区太平镇举行的杏花节,就叫“及第花季”,今年的主题是“及地花开,有杏(幸)遇见”。为什么把杏花称之为及第花?这是因为唐朝进士放榜的时间,正好是杏花开放的时候。唐朝诗人郑谷写过《曲江红杏》的诗。其中有两句 :“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漫游曲江的女子,折得一朵红杏,在玩赏之余,心里想的是她的夫君能如愿及第。把杏花称之为及第花,据说就是由此而来。
杏花极具欣赏价值。在文人笔下,被描写成“艳态娇姿。繁花丽色,胭脂万点,占尽春风”。 唐朝的王维在《春中田园作》写道:“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宋朝的杨万里《咏杏五绝》,更有:“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的描写。你能说杏花不好看?
我没有欣赏过成片的杏花花海,但我从网上看到了西咸新区太平镇万亩杏园(正确数字应该是1.2万亩)的花海景象。西咸新区太平镇成片的杏花,真是名副其实的花海,十分壮观(见附图);而谭君、李君、郭君在花海中为我们学校武术教研室教授徐君拍摄的几个表演动作,彰显了侠女风范!徐君年近六旬,但英姿飒爽,风韵犹存,宝刀不老,功力犹在,为花海增添了灵气(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