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是怎样造出来的?

(2022-11-19 06:18:13)


 

我不是文字学家,这个题目不是我所能回答的。今天,我写这个题目,源于前天(17日)我在《谈“笑”(上)》的博文中,谈过“笑”字是一个“会意”字,有人希望我就“会意”字及其他相关问题做一些介绍。朋友的建议很好。现在就把我学习所得写出来,权作一份答卷。如有不妥,请给予指正。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千多年历史。最早的汉字,相传是黄帝时期的左史官仓颉造出来的。1998年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介绍说:“仓颉,黄帝时左史,生而神圣,观鸟兽之迹,字成,天雨粟,鬼皆夜哭”。意思是说,黄帝时期的左史官仓颉,从鸟兽足迹得到灵感,创造了文字,感动了上苍。老天爷把谷子像雨一样降落人间,鬼皆夜哭。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最早汉字,不可能凭仓颉一己之力就能造成,充其量,仓颉只是把当时散落于各部落用于记事的图像、符号,加以收集、整理和使用。这可以看作是最原始的中国汉字。后人为了肯定仓颉在汉字创造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被称为“造字圣人”,尊奉为“文祖仓颉”。在今陕西白水县仓颉的出生地(有的说出生于山东寿光)及其墓冢旁,建有“仓颉庙”。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出现的甲骨文。我国已经发掘有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涉及到政治、军事、文化、天文、医学、历法、社会习俗等内容。甲骨文上的字,都属于象形字。几千年来,我们的古人,在“象形”造字基础上,通过“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6种方法,让汉字的数量有着长足的发展,满足了人们方方面面的需要。东汉时编辑的《说文解字》收集了9353个字;晋代的《子林》就收集了12824个字;到了宋人司马光等编辑的《类编》,已收集了31391个字;清朝编的《康熙字典》收集的字更多,共有47035个字;1978年中华书局重印的、由徐元诰等于1915编辑的《中华大字典》,收集的字,达到48200个字。这些字,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他们造字的方法,学者们说,主要是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以形声字最多,约占汉字的80%;指事字最少。

“象形”造字法,顾名思义就是依照事物的形状造字。如日、月、山等,象形字都是独体字。

“会意”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字。如武,从止、从戈,止戈为武;如信,从人、从言,人言为信。

“指事”造字法,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如上字、下字,都是象征性符号;如刃字,就是在图形上(刀)加上指示性符号,表示刀的锋利部分。“指事”字都是独体字,数量很少。

“形声”造字法,就是用形旁(表意义)和声旁(表读音)组成的字,是合体字。如酒字、鸣字、樱桃两字。记住形旁,就容易分清同音字。如烦躁、燥热;跨越、誇大。

除了以上4种造字法,还有专注和假借造字法。许多学者认为,这两种不算造字法,而是汉字的使用方法。例如转注法,老字和考字,都有老的意思。为了避免分歧,不用考字,而用老字;颠和顶字,本意都是头顶,现在都用顶字来表示头顶,而不用颠字。至于假借造字法,以目前我们遇到的情况为例,借用翻译过来的译文如沙发,来表示一个事物,就可以认为是假借造字。

汉字是怎样造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谈“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