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杜甫无以为过”的李商隐

西安核酸检测贴纸第五套“唐诗天团”最后一位诗人是李商隐。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李商隐一生写了600多首诗,收入《全唐诗》的有616首;收入由清朝人蘅塘退士(即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有32首,仅次于杜甫的38首,位居第二。文学史界对李商隐有过这样的评议:李商隐的诗,社会意义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他却是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喜欢李商隐诗的人,比喜欢李白、杜甫诗的人还多。宋朝以后,不但很多人喜欢李商隐的诗,而且很多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诗风。宋朝诗人王安石对李商隐的诗,情有独钟,并且评价为“虽老杜无以为过”。意思是说:即使杜甫也不能超过(李商隐)。
李商隐写过一首《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五言诗,会背诵的人很多,末尾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还常常被人引用, 感慨人生苦短、好景不长!
李商隐写过不少《无题》诗。有人统计,前前后后一共写过15首。民间传诵最多的,当推《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和《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中的前四句(即首联和颌联)。前者的首联和颌联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后者的首联和颌联是:“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虚一点通”。会背诵和引用这些诗句的人也很多。光从这两首诗,很多人会产生一个错觉,即李商隐太多情了,可能是一个纨绔子弟,情场老手!实际上,李商隐并非是这样的人。有史料介绍,李商隐的“无题”诗,的确曾经引起了不少读者对李商隐人格品质的怀疑。但经有关人员的“核查”,李商隐在与王氏结婚前,曾经有过一段情史,分别与柳枝、道士宋华阳相恋过;但与王氏结婚以后就专一执着,没有移情别恋现象。王氏逝世后,李商隐在梓州幕府就职的幕主,拟把乐伎张懿生赐配给他,但李商隐思念王妻,被婉言谢绝,从而证明李商隐并不是一位轻薄之徒。民国时期的苏雪林女士,曾经当作一个课题,就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进行过专门研究,并把研究成果《李义山恋爱事迹考》(义山是李商隐的‘字’)于1927年付梓出版;1947年再版时,更名为《玉溪诗迷》(玉溪是李商隐的号)。我没有看到过这两种书,但从一些介绍文章中,没有看到有关李商隐生活不轨的文字。
据学者介绍,李商隐除了写有不少感情诗外,也写过一百多首政治和咏史的诗,也写过大量抒怀和咏物、唱和和交际的诗。因为他写的感情诗写得太好了,关注的人多,因此常常把李商隐误认为是一位只会写情感诗的诗人。
李商隐,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河南荥阳。少年丧父,家境贫穷,但从小聪明好学,勤奋刻苦,于25岁进士及第。26岁时,受聘于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在幕府担任书记一职。王茂元爱其才学,竟把女儿许配给李商隐。正是这桩婚事,把李商隐被卷入了当时的“牛李党争”,遭到“牛党”排挤。因而仕途受阻,只能做些最底层的小吏,潦倒终身。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李商隐忧抑而死,年仅4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