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之星”王之涣

西安核酸检测贴纸第五套“唐诗天团”中的王之涣,是一位很有个性、很有才华的诗人。他同孟浩然一样,也没有“绰号”,只能根据他一生经历,给他冠以“幸运之星”。“幸运”在哪里?一,王之涣从来没有去过边塞,只凭两首《凉州词》,就与高适、岑参、王昌龄(他们都去过边塞),合称为唐朝“四大边塞诗人”;二,有人统计,现在“人教版”的小学1-6年级《语文》课本,共选入唐代诗歌45首,而王之涣一人,就选入了两首。要知道,唐代有名有姓的诗人共有2536人,比较有名的(如李白杜甫等)最少有50位,王之涣是其中一位。他一人被选入的诗作两首,占比不小吧。就凭这两件事,就姑且称他为“幸运之星”。
王之涣(688-742),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出身太原王氏望族之后,中唐诗人。据介绍,王之涣幼年聪颖,但不好好学习,无心参加科举考试。开元元年(713年,25岁),才在家人督促下,以“门荫入仕”(即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授予冀州衡水主簿(地方最低官职,不入品)。后因遭人诬陷诽谤,于开元十四年(726)38岁那年,愤然去职,回到太原。回家以后,或出游,或在家读书写作,写下了《登颧(音quan第二声)雀楼》、《凉州词》等名作。天宝元年(742),经朋友规劝,王之涣再入官场,被授予文安郡文安县尉(主管治安,相当于公安局局长)。上任不到3个月,便因病逝世,终年55岁。王之涣死后,没有政绩,官职也低,所以没有得到“追赠”;《新唐书》、《旧唐书》两部正史,也没有为他立传,更没有像白居易那样被授予“谥号”。但他的名字,却同《登颧雀楼》、《凉州词》一起,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王之涣生前写过多少诗,无从查询,只从《全唐诗》里了解到,只有6首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登颧雀楼》和《凉州词》。武汉大学教授王兆鹏编著的《唐诗排行榜》,把《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名列第三;把《登颧雀楼》,名列第四。从这排名次序,就不敢低估王之涣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从宋以后,不少评论家就把王之涣写的这两首诗,看成是七绝和五绝的压卷之作!
学者认为,《登颧雀楼》只用20个字,就描绘出了北国山河的磅礴气势和壮阔景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的不是一种生活常识,而是一种积极探索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进取,奋发上进!《登颧雀楼》还与白居易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同为幼儿学唐诗的启蒙之作。我给儿孙辈教授唐诗时,就少不了《登颧雀楼》。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是王之涣边塞诗的绝作。凉州,即今甘肃武威地区。凉州,曾经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的都城,汉唐时期,是仅次于长安的一座古城。据介绍,《全唐诗》收录了2000首边塞诗,以凉州为题、以凉州为背景的诗有100多首。王之涣写的《凉州词》(其一),学者认为具有激越昂扬的个性风格,悲凉苍劲,意境开阔,透露出了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表达了对戍卒的深厚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