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西安核酸检测贴纸第三套“大汉天团”中的“首席”(霍)“去病”讲的一句“千古名言”。知道这句话的人不少,但对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它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知道的人不一定会太多。我记住霍去病,就是从这一句话开始的。
霍去病生于公元前140年,18岁,就被汉武帝任命为“剽姚校尉”,率领800骑兵深入大漠,歼敌无数,功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19岁,升为“骠骑将军”,率领部队歼灭、招降河西匈奴10万人。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与卫青率军深入漠北,追击匈奴,使匈奴远遁,被加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逝世,年仅24岁。
据班固《汉书》记载,霍去病在“河西之战”中,击溃和斩杀10万匈奴士兵后,汉武帝为表彰他的赫赫战功,专门为他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宅院府邸,霍去病坚持不就,并且对汉武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意思是说,匈奴还没有消灭,要家做什么?表达了他消灭匈奴的决心。这句话,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也成了千古名言,激励着千千万万热血青年,为了国家,为了事业,披荆斩棘,奋发进取!
霍去病不但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一句话,为后人所熟知,而且还因他是一位足球爱好者而闻名于世。《汉书 .卫青霍去病传》说:“其(指霍去病)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即霍去病)尚穿域蹋鞠”。意思是说,霍去病率领大军远征塞外,遇到粮草不济、兵士精神不振时,他仍然率领士兵踢足球。
在中国古代,踢足球称之为“蹴鞠”。古代“蹴鞠”,传说起源于战争。西汉人刘向的《别录》说:“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意思是说,踢足球是一种用于训练军队的手段。刘向的儿子刘歆在《七略》中也提到:“蹴鞠,皆因嬉戏以讲练士”,在娱乐中训练士兵。霍去病作为军队统帅,深知蹴鞠的功能,所以,在远征塞外、艰苦征战中,不忘通过蹴鞠,活跃士兵情绪,同时也锻炼士兵身体。
霍去病英年早逝,汉武帝不胜惋惜,追赠霍去病的谥号为“景桓”(致志大图曰景;克敌服远曰桓),用以概括霍去病了不起的一生;并且给予了霍去病墓葬建于茂陵之侧的礼遇。
霍去病不但受到汉武帝的高度评价,也受到后世众多人士的肯定。今人陈梧桐在《中国军事通史.西汉军事史》中,对霍去病的评价是:霍去病具有为国忘家的高尚品格,既勇且谋,故能远遁匈奴,屡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