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西安核酸贴纸第三套“大汉天团”,有一张题为“韩小信”的贴纸(见附图)。“韩小信”的原型是“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另两杰是萧何、张良)。
韩信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今江苏淮阴人。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韩信投奔项梁、项羽。不被重用,又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担任“治粟都尉”;再经萧何保荐,被封为大将军。史书介绍,韩信出任大将军后,率领大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没有打过一次败仗,被称为“兵仙”、“神帅”。刘邦当上皇帝后,在大宴群臣时的一次讲话中,把韩信与萧何、张良并论,在充分肯定了张良、萧何功绩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韩信作出的贡献。刘邦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給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 史学界也公认韩信是战略家、兵权谋家。战争中常常提到的“声东击西”,“ 背水一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十面埋伏”等,都是韩信的典型战术、战例,被历代军事家奉为经典。在当时的众多将领中,韩信的能力最强,威望最高,战功最大,被誉为 “功高无二,略不出世”的军事家。
就是最一位受到推崇的“国士无双”的常胜将军,刘邦在赞赏之余,开始担心大权旁落,大汉江山被韩信所取代。因此,就像后来宋朝的赵匡胤在胜利以后“杯酒解兵权”一样,解除韩信兵权,封韩信为齐王,后来又转封为楚王;因有人诬告,把韩信贬为淮阴侯;又因与陈豨(音希)勾连反叛,被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并夷三族。一代名将,最终“身败名裂”,屈死于九泉。后人,在淮阴修建的“淮阴侯祠”写有一副对联:“成败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用以概括韩信的一生。
上联“成败一知己”提到的“一知己”,指的是萧何。韩信的军事才华,是被萧何发现的。当韩信怀才不遇、逃离刘邦兵营的时候,是萧何“月下追韩信”,把韩信追回来,并向刘邦力荐重用,最终被授予大将军,率领军队打败项羽,夺得江山,建立了大汉王朝。当刘邦和吕后要杀害韩信的时候,萧何又与吕后合谋,把韩信骗到长乐宫,被吕后杀害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所以有了“成败一知己”的说法。下联“存亡两妇人”,指的是淮阴城里的“漂母”和刘邦的妻子吕雉(即吕后)。“漂母”,即漂洗衣物的老妇人。韩信小时候很穷,穷到没饭吃。韩信无所事事,天天饿着肚子去钓鱼,被一位“漂母”发现了。“漂母”看了很心疼,就天天给他饭吃,韩信因此得以活下来。据说,淮阴有“漂母祠”,被当地作为母爱文化的教育基地。另一妇人,就是杀害韩信的吕雉。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在离开越国的时候,在写给宰相文种的信上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劝文种趁早离开勾践,免被勾践杀害。据说韩信临刑前,也发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