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出塞,雁落平沙
2022-10-08 15:02:48
西安核酸贴纸第三套“大汉天团”,“昭君”在列(见附图)。“昭君”,即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另外三位,分别是春秋时期的西施,东汉末年的貂蝉,唐朝时期的杨玉环(即杨贵妃)。这“四大美女”美到什么程度?历代文人墨客,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沉鱼”指西施的美;“落雁”是指王昭君的美;“闭月”是指貂蝉的美;“羞花”是指杨玉环的美。今天,就来谈谈贴纸上的“昭君”,谈她和亲出塞、雁落平沙的故事。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兴山县)。史书上讲,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称赞她“峨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在她16岁那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昭君被选入掖庭,成了一名“待诏家人子”。在“掖庭”,要由宫廷画家给每个“待诏家人子”作画,再由皇帝圈选,被皇帝看中的才能进入后宫。不少“待诏家人子”为了能进入后宫,就贿赂画工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得漂亮些。王昭君不肯花钱,所以王昭君的像,就画得不怎么美,没有被皇上看中,在“掖庭”一呆就是三个年头。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汉朝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音也,第二声)单于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请求能做大汉王朝的女婿。元帝就把宫女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单于上书汉元帝,表示愿意永保边塞和平。传说,在赏赐仪式上,汉元帝看到王昭君后,为昭君的美貌大惊失色,惊异宫中竟然还有如此俊美的宫女!为什么画工没有报送?此时此刻,哪怕是当朝天子,也无法把昭君留下,只能把这股怨气泼向毛延寿。赏赐仪式结束后,画工毛延寿及其同伙陈敞、刘白,都被处以极刑,一杀了事。
公元前33年,19岁的昭君披着红色大氅,怀抱琵琶,离开京城,走向茫茫塞外。在行进途中,昭君漂亮的身影,不时弹奏“出塞曲”的悠扬乐音,让南飞大雁,连看带听,“陶醉”得都忘记拍打翅膀,纷纷落在平沙之上。这就有了“落雁平沙”的成语;“落雁”成了王昭君绝美的代名词。
在西汉时期,与匈奴单于“和亲”,并不只是王昭君一个。据统计,截止汉元帝,与匈奴“和亲”的共有10位。除王昭君是一名宫女,且有名有姓外,其他9位,据说都是公主,都没有留下姓名。去“和亲”的女子,除了生活习惯不同外,还要准备接受匈奴人的婚姻习俗,即“兄死,弟聚其嫂;父死,子聚其母”。可以想象,昭君远去,应该是既无奈,又凄凉。但为了换取边境安宁,也只能义无反顾地走向漠北!
在漠北,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3年后,呼韩邪单于病故。这时,王昭君曾上书汉朝皇帝,希望能回国。汉成帝不许。昭君只能依照匈奴习俗,与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成婚;生活11年,复株累单于去世。2年后,王昭君忧郁成疾,病逝于匈奴,终年33岁。
在西汉,“和亲”是与匈奴缔结友好的纽带。昭君出塞,牺牲自己,为边境争得了和平,为大汉王朝作出了贡献,光照千古,后人传颂。这也就是在西安核酸贴纸中,“昭君”能跻身“大汉天团”的原因所在。
和亲出塞,雁落平沙
西安核酸贴纸第三套“大汉天团”,“昭君”在列(见附图)。“昭君”,即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另外三位,分别是春秋时期的西施,东汉末年的貂蝉,唐朝时期的杨玉环(即杨贵妃)。这“四大美女”美到什么程度?历代文人墨客,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沉鱼”指西施的美;“落雁”是指王昭君的美;“闭月”是指貂蝉的美;“羞花”是指杨玉环的美。今天,就来谈谈贴纸上的“昭君”,谈她和亲出塞、雁落平沙的故事。
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兴山县)。史书上讲,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称赞她“峨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在她16岁那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昭君被选入掖庭,成了一名“待诏家人子”。在“掖庭”,要由宫廷画家给每个“待诏家人子”作画,再由皇帝圈选,被皇帝看中的才能进入后宫。不少“待诏家人子”为了能进入后宫,就贿赂画工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得漂亮些。王昭君不肯花钱,所以王昭君的像,就画得不怎么美,没有被皇上看中,在“掖庭”一呆就是三个年头。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汉朝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音也,第二声)单于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请求能做大汉王朝的女婿。元帝就把宫女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单于上书汉元帝,表示愿意永保边塞和平。传说,在赏赐仪式上,汉元帝看到王昭君后,为昭君的美貌大惊失色,惊异宫中竟然还有如此俊美的宫女!为什么画工没有报送?此时此刻,哪怕是当朝天子,也无法把昭君留下,只能把这股怨气泼向毛延寿。赏赐仪式结束后,画工毛延寿及其同伙陈敞、刘白,都被处以极刑,一杀了事。
公元前33年,19岁的昭君披着红色大氅,怀抱琵琶,离开京城,走向茫茫塞外。在行进途中,昭君漂亮的身影,不时弹奏“出塞曲”的悠扬乐音,让南飞大雁,连看带听,“陶醉”得都忘记拍打翅膀,纷纷落在平沙之上。这就有了“落雁平沙”的成语;“落雁”成了王昭君绝美的代名词。
在西汉时期,与匈奴单于“和亲”,并不只是王昭君一个。据统计,截止汉元帝,与匈奴“和亲”的共有10位。除王昭君是一名宫女,且有名有姓外,其他9位,据说都是公主,都没有留下姓名。去“和亲”的女子,除了生活习惯不同外,还要准备接受匈奴人的婚姻习俗,即“兄死,弟聚其嫂;父死,子聚其母”。可以想象,昭君远去,应该是既无奈,又凄凉。但为了换取边境安宁,也只能义无反顾地走向漠北!
在漠北,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3年后,呼韩邪单于病故。这时,王昭君曾上书汉朝皇帝,希望能回国。汉成帝不许。昭君只能依照匈奴习俗,与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成婚;生活11年,复株累单于去世。2年后,王昭君忧郁成疾,病逝于匈奴,终年33岁。
在西汉,“和亲”是与匈奴缔结友好的纽带。昭君出塞,牺牲自己,为边境争得了和平,为大汉王朝作出了贡献,光照千古,后人传颂。这也就是在西安核酸贴纸中,“昭君”能跻身“大汉天团”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