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骑毛驴的张果老

在我国民间传说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知道的人不少。“八仙”,包括了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吕洞宾,这要归功于“狗咬吕洞宾”这句“歇后语”。仅次于吕洞宾的就是张果老,这与他常骑一匹白色毛驴,日行万里,而且还是倒着骑有关。倒骑毛驴,与众不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张果老骑驴为什么要倒着骑?他本人没有说过其中的原因。这样一来,后人就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原因很多,莫衷一是。其中,有人分析,张果老倒骑驴,可能出于这样的考虑,即正着走的时候,自己的背对着后面人的正面,不礼貌;别人的背面对着自己的正面,又太吃亏。如果倒着走,自己的正面,对着别人的正面,表示礼貌;别人的背对着自己的背,很公平。这个分析,我觉得比较合情合理。
张果老虽然被列入中国道教的“八仙”之一,但在历史上,确有张果老这个人。《新唐书》(卷204)和《太平广记》(卷30),都有张果老的详细记载。概括起来,主要说了这些内容:张果老,原名张果,中唐时期的道士,因他年龄大,尊称为张果老。张果老有法术,例如,他骑的毛驴,可日行万里;休息时,毛驴又能像纸一样把它折叠起来。如果要骑,就往纸上喷几口水,又变成毛驴。张果老经年隐居在中条山(在今山西)。唐太宗、唐高宗曾派使者诏令张果老入京,但都被拒绝。武则天时,张果老曾不得已奉诏出山,但走到半路,又“佯死”不去了。后来,在唐玄宗的再三邀请下,“肩輿入宫”,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 ,赐号通玄先生;唐玄宗还想把女儿玉真公主许配给张果老。张果老拒不奉命,并恳求回归隐修之地。在回去路上,张果老突然死于衡山蒲武县境内,其弟子说“尸解成仙”。唐玄宗诏令当地兴建“栖霞观”,以纪念和祭祀张果老。
张果老的事迹,不但被记载在《新唐书》和《太平广记》里,而且《全唐诗》还有张果老写的一首诗作,题目叫《题登真洞》。诗后,还附有张果老的小传:“张果先隐中条山。天后召之不去,明皇以礼待之,封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未几还山”。
经学者考证,张果老出生时间,大约在596—601年之间,死于735年(开元23年),活了135—140年。
张果老在道教八仙中,排在第3位。八仙的排列顺序,是明朝人吴元泰确定的。他在演义小说《东游记》中,把传说中的八仙,论资排辈。铁拐李资格最老(战国时期人);钟汉离(东汉时期人);张果老(唐朝时期人);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也都是唐朝时期人,按得道先后排序;曹国舅,宋朝人,宋仁宗的国舅,吕洞宾的弟子,排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