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是怎样死去的?(上)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是唐代的第二位皇帝,被认为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理论家、书法家、诗人。在位23年,知人善用,从谏如流,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史称“贞观之治”。就是这样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只活到52岁,便撒手西去。
唐太宗是怎样死去的?唐代正史都语焉不详。《旧唐书》只说:“(贞观二十三年)四月己亥,幸翠微宫…己巳,上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二。”没有说死因,只交代了逝世的时间和地点。后来有人从《旧唐书 .郝处俊传》里,看到了东台侍郎郝处俊谏阻唐高宗不要轻易服用婆罗门僧人卢迦逸多炼制的丹药时说的一段话:“以前先帝(即唐太宗)诏令僧人那罗尔娑婆寐,根据其配方,炼制秘剂,取灵花怪石,费时一年才炼好。先帝服用后,病就重了…”;《旧唐书. 宪宗本纪》里,也记述了宰相李藩对宪宗所说的话:“文皇帝(即唐太宗)服胡僧长生药,遂至爆疾不救”。从这两段话以及其他一些零星资料,才了解到了唐太宗逝世的原因,那就是服用了印度僧人那罗尔娑婆寐炼制的丹药。
据介绍,那罗迩娑婆寐是唐代军队攻打天竺时抓到的一名俘虏,自称200岁,能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军方把这位僧人送到了皇宫。唐太宗正苦于久病不治,便让这位天竺僧人诊治,并在翠微宫专门为他提供了为唐太宗炼制丹药的场所。一年后,丹药练成,服用后不久,就出现毒性反应,病情突然加重,很快就传出“驾崩”噩耗!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继秦始皇、汉武帝、东晋的晋哀帝之后,第四位死于丹药的皇帝!
炼制丹药,最迟开始于战国时代,由巫医、方士之流制作的、类同于当下所谓的偏方一样的药物。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出现这现象并不奇怪。在我们国家,在2000年前后,不也出现了胡万林“芒硝治百病”、张悟本“绿豆治百病”的怪事吗?综合一些材料的介绍,在隋唐以前的丹药,主要是由丹砂、云母、石英、钟乳石、雄黄炼制成的,叫“五石散”,或叫“寒食散”;隋唐以后,“五石散”被淘汰,改用铅和汞炼成的“金丹”。这种“金丹”,一些道教徒认为:“此二宝,为天地之至灵,七十二石之尊,服者永生”。秦始皇没有吃过“五石散”,吃的是由韩国方士炼制的“元水”。据介绍,“元水”是用一堆鸡血石,用特制的方法获得蒸汽,放入容器里,再加入丹砂等炼制而成。后人说,所谓“元水”,就是水银。秦始皇喝“元水”(水银),能不死吗?
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在东汉时期创立的道教的推波助澜下得到了巨大发展。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与来自天竺的佛教不同:佛教重“来世”,希望脱离苦海;道教重“今生”,希望长生不死。道教重“今生”,就有了“符箓派”和“丹鼎派”,从不同角度,让人“永生”。李渊建立唐朝以后,尊老子为李家始祖,把道教作为唐朝的最高信仰,视道士为座上宾,无论是“符箓派” 或“丹鼎派”,都分别在民间和官府、宫廷得到重视。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曾公开批评了秦皇、汉武服食丹药的愚蠢,明确反对神仙道教。但在他久病不治的无奈下,也听信外籍僧人的治病秘笈,服用“丹药”,结果,走上不归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