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马(续一)

(2022-05-24 08:43:59)


 

昨天发的博文《骑马 . 说马》,谈到了有关“马”的一些事。意犹未尽,打算再继续分两次说说;今天是“续一”。

动物学家对现有的四条腿的哺乳动物进行了统计,计有20个目、4010种。其中,在文学作品中被记叙最多的动物,非“马”莫属:有被写入“论说文”的,如韩愈的《杂说四,马说》;有被写入“诗歌”的,如唐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还有写成成语故事的,如“塞翁失马”。

韩愈写《马说》,旨在借千里马不遇伯乐,讥讽当政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文中写的“世有百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百乐不常有”,已成为千古名句。

伯乐,原是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精于识别马的优劣;在人间,也把能鉴别马好坏的人叫伯乐。楚国的李阳,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个伯乐。李阳曾受楚王委托,买到了一匹跑起来能让楚王“两耳生风”的“千里马”,受到楚王嘉奖。至于是否真能日行千里,没有进行科学测定,难做定论。

诗歌中描写马的,以唐诗最多。在唐朝,骑马、养马的人都多,用马入诗的也就比任何一个朝代都多。诗圣杜甫写过8首与马有关的诗。其中《前出塞九首》中的“之六”,就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名句;诗人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写出了考上“进士”后骑马看花的喜悦心情。而韩愈在《左迁至蓝关》中写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在今陕西蓝田县境内)马不前”,却道尽了在大雪围困下“马不前”的窘境。清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有“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音yin,第一声。嗓子哑,不能出声)究可哀”。“万马齐喑”,汉语成语,意思是千万匹马全都沉寂无声,比喻社会政治局面毫无生气。而宋朝人刘一止在《水村一首示友人》中,有“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的诗句。“万马奔腾”,汉语成语,意思是千万匹马奔跑腾跃,比喻场面热烈,声势浩大。同样一个“马”,在不同意境下,表达了不同的意思。

马,除了入诗以外,还被写入成语故事。最为人们熟悉的,就是“塞翁失马”。故事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刘安(《淮南子》的作者)。文字不多,但很曲折:战国时,在靠近边塞的地方有一位老人,人称“塞翁”。有一天,老人的一匹马突然跑到胡人那边了。邻居们都来安慰老人。老人说:“这为何不是一种福气?”几个月后,老人的马回来了,还带回一匹胡人的好马,邻居们都纷纷来道贺。老人说:“这为何不是一种灾祸?”事情如老人所料。他的儿子见胡马健壮,便不时骑上胡马狂跑,结果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骨头。邻居们都来慰问。老人又说:“这为何又不是一种福气?”第二年,胡人侵犯边塞,当地男子都拿起武器抵御胡人。在战斗中,不少男子都牺牲了,唯独大腿骨头被摔断的老人的儿子还活着。这不是一种福气?

“塞翁失马”这个故事,说明了福与祸的对立统一关系,也诠释了老子讲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辩证道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故事包含了很多哲理,所以,从古到今,一直受到人们青睐。   (待续)

说马(续一)

说马(续一)

说马(续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骑马、说马
后一篇:说马(续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