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肥胖,你我同行”

昨天(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世界卫生组织把5月11日定为“世界防治肥胖日”,旨在提高全球人民对“肥胖”的重视。今年的主题是“防治肥胖及其肿瘤并发症”,口号是“防治肥胖,你我同行!”在我国,“5.11”的谐音是“我要1(念幺)”。“1(幺)”是什么?“1(幺)”代表苗条。连在一起讲,就是“我要瘦(苗条)”的意思。
肥胖,不能简单理解为仅仅是体重增大,脂肪堆积,而应该看成是身体发生的一种病。肥胖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全球十大慢性病之一(其它九种慢性病分别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障碍、慢性腰痛、慢性支气管哮喘、僵硬性脊柱)。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2年欧洲区域肥胖报告”称,近六成的成年人和1/3的儿童属于超重和肥胖之列。以至于有人说,肥胖已成为欧洲的流行病。而美洲成年人的肥胖比例,还高于欧洲。在咱们国家,据报道,超重人群达2亿,肥胖人群超过9000万;因超重和肥胖而引发的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逐年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我国已有超过50%成年人和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这个数字,已经接近欧洲水平了!超重和肥胖,不仅会影响个人健康,还会给“问题群体”带来心理困扰,甚至因肥胖引起疾病,造成卫生系统的严重负担。
怎样才算超重和肥胖?世界卫生组织拟定的标准是:体质指数(BMI)18.5—24.9为正常;大于25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咱们国家根据国情拟定的标准是:体质指数18.5—23.9为正常;24—27.9为超重;28以上为肥胖。求体质指数(BMI)的公式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在咱们国家,肥胖人群中,腹部肥胖的人所占比例特别大。这是中国肥胖人的特点。因此,我们除了关注体质指数外,还要关注腰围。有的人体质指数属于正常范围,但腰围超标,也属于超重或肥胖。如果男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0厘米,都属于超重或肥胖。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超重和肥胖?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主要原因集中在:1. 饮食因素;2. 心理因素,3. 运动因素;4. 遗传因素。而吃得过多,运动又过少,是导致脂肪堆积、出现超重和肥胖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超重和肥胖,会影响形象,会影响工作,会导致各种疾病。因而,已经超重或肥胖的人,几乎都想减肥,也大多在积极减肥。减肥方式,各显神通;但减肥效果,千差万别。“管住嘴,迈开腿”,是最被推崇、而且行之有效的减肥方法。有学者经过观察、调研后说:有的人,非常注意“管住嘴”,这不吃,那不吃,就是不爱运动,减肥没效果;有的人“迈开腿”了,却管不住嘴,照样胡吃海喝,减肥也没效果。唯有两条腿走路,既“管住嘴”,又 “迈开腿”,才能收到减肥效果。营养学家指出:“管住嘴”,不仅仅是不吃肉,或不吃晚餐,而主要是指合理饮食。怎样才算“合理饮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具体介绍,可供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在2021年版的基础上,已于4月26日修订发布。《指南》提出的“平衡膳食八准则”,非常具体实用。其中,提到的“食物多样”,告诉我们该吃什么;提到的“吃动平衡”,帮助我们怎样预防脂肪堆积……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找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