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让人心动的《通知》

4月28日,我收到了学校离退休工作处转发的学校党委宣传部关于讲好《我与体育的故事》的《征稿通知》。《征稿》的目的,是为了展现我校体育风采,讲好“西体”故事,讲述我校广大师生参与体育、服务体育、奉献体育事业的生动故事,鼓励新时代大学生汲取拼搏奋进力量。《通知》的字数不多,读来却让人心动。
心动的原因之一,是有感于我来西安体院整整64个年头之后,头一回(根据我的记忆)读到这样的《征稿通知》。征集《我与体育的故事》,不仅仅可以“鼓励新时代大学生汲取拼搏奋斗力量”,而且也是对曾经“参与体育、服务体育、奉献体育事业”,为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广大师生的一种肯定。在离退休众多教职工中,健在的会感到欣慰;已故的,如若有知,将会含笑于九泉之下。
心动之二,是有感于《我与体育的故事》征集内容,设计得很周全,涉及到方方面,有助于开拓故事讲述者的思路。征集内容包括个人难忘的一堂课,一次体育比赛,一次运动训练,一次服务大型体育赛事;也可以从一个人对自己的影响,一件事对自己的启发等。题意明晰,能引导讲故事的人,很快就进入主题,打开话盒子,娓娓道来。
心动之三,是有感于征集《我与体育的故事》的目的,立足于“展现我校体育风采”。什么是风采?就个体而言,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气质、风度;就集体而言,对于高等学府,学校风采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学习风气、科研成果等方面所彰显的特色。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讲过一句被学界一直称道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眼里的大师,是指有学问、有道德的楷模。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德才兼备的老师。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学生。西安体育学院建院60多年来,涌现了许多德才兼备的“大师”,培养出了体育健将、运动尖子,在世界大赛、国内大赛上拿过大奖,为国家、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学院还培养出了各级体育局的领导干部,培养出了国家级的教练和裁判。至于学习风气,58级(62届)、72级(75届)、77级这三拨学生,是在特殊年代入学的学生,学习特别自觉、特别刻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曾经的老师、曾经的在学学生能把他们教与学的故事讲出来,必将全面展现西安体育学院亮丽的体育风采!
从某种意义上讲,讲好《我与体育的故事》,也属于“文化自信”这个范畴。展现学校体育风采,将让我们在岗、在学的广大师生,都拥有满满的自豪感,激发出尊师爱生和热爱学校的责任感,共同为发展体育事业砥砺前行,奋斗不懈!
学校党委宣传部下发《征稿通知》,向全校在岗、在读的广大师生及离退休教职工征集《我与体育的故事》,决策睿智,意义绵长!我作为在西安体育学院工作、生活了64年的老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响应召唤,讲讲曾经在我身上发生过的“体育故事”。我钟爱体育,与体育相伴六七十年。作为回馈,体育给了我健康,也给了我乐趣,还给了我长寿。我感恩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