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以“射艺”作比喻的作文题

我在网上看到,今年(2021)高考作文题,有两套卷子的题目涉及到了体育领域,其中“全国乙卷”的作文题具体涉及到了射箭。题目是这样写的:阅读下面内容,根据要求写作。古人常以比喻说明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杨雄就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以上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射箭(射艺),作为古代“六艺”教育的一项内容,近几年,又得到教育界、体育界的重视,不少大学先后开设了“射艺”课。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各地要推广武术、射箭、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地在高校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让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大放光彩。
就在高考前一天(6月6日),西安出版的《华商报》在A05版,刊发了由该报记者赵瑞利写的一篇报道:《想去公园射箭摊踢馆?这门大学宝藏课满足你》,报道了西北大学开设射艺课的前前后后。早在2006年,西北大学体育教研部就在校内组建了少数民族射箭队;2012年,成立西北大学射箭协会,并着手准备开设射艺课程;2015年,开设公共体育射艺课。目前,西北大学开设了两门相关课程,分别是公共体育课的射艺课和通识选修的传统射箭课。
据我所知,目前开设射艺课的,除了西北大学外,还有不少高校。2015年,上海市教委发布的《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通知,就把射艺列为首选项目。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七所高等院校,先后把射艺引进校园,开设射艺课,并在当年,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行了“全国大学生射箭(射艺)邀请赛”,来自全国39所高校、244名选手,身穿汉服,进行了为期3天的比赛。这次邀请赛,是一次射艺进校园的动员。邀请赛后,不少学校闻风而动,在体育课里,增加了射艺选修课。2016年,湖南怀化学院开设礼射课,选修学生1100余人;2017年,湖南长沙师范学院开设射艺课,选修学生达到上千人;2018年5月,成都大学开设射艺课,受到学生热捧;2020年,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开设射艺课,学生身穿汉服,腰间佩戴箭囊,施行特定礼仪,无比帅气……
射箭作为学校教学内容,开始于西周,当时规定,年满15岁的学生都要学射。教学内容,包括了持弓、开弓、瞄准、发矢等环节。根据《礼记. 射义》规定,要求射者“外体直”,即站立姿势要保持身体正直,不弯腰,不驼背;要求“持弓矢审固”,即持弓要稳,弓要引满,瞄准时要专注。这些要求,将有助于提高眼力、指力、臂力、腰力、腿力。毫无疑义,练习射箭,有助于强身健体。但在古人认为,“持弓矢审固”的全过程,不但能健身,更主要的还能修身养性,还可以“观德行”,看到的你的人品和德行。《礼记.射义》还说:“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意思说,射箭射不中,不要买怨别人,要自己多反省,找出射不中、不如别人的原因。
当下,射艺进校园,可以看成是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文化,古为今用。可以相信,我们的年轻人选修射艺课,在健身的同时,能修身养性,成为一个与时代同行的有志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