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小雁塔“大雄宝殿”的二副楹联

(2020-01-17 06:05:59)


 

   从小雁塔正门(即北门,面朝北,在今友谊西路东段南侧)走进塔院,有一座 “大雄宝殿”。这座“大雄宝殿”,原本属于唐睿宗文明元年(684)根据太后武则天的敇令、为高宗驾崩百日献福而修建的佛寺。佛寺原名叫“献福寺”;天授元年(690),改为“荐福寺”。神龙二年(706),在院内又建“译经院”,成为继慈恩寺之后又一佛教学术机构。会昌五年(845),唐武宗灭佛,长安城里许多佛教庙宇被毁。荐福寺属皇家寺院,因而得以保存。但遗憾的是却在唐末毁于兵火。无奈之下,便在位于荐福寺原址南侧安仁坊里的小雁塔塔院内重建,包括“山门”、“钟楼”、“鼓楼”、“大雄宝殿”等。如今我们见到的“小雁塔”,包括了早先的“荐福寺”,是“塔院合一”的景区。

重建后的“大雄宝殿”,殿前有二副楹联,黑底金字。这二副楹联,不知立于何时,出自哪位高手,但读完之后,会从中获得好些信息,增长好些历史知识,加深对盈联具有的社会功能的理解。

“大雄宝殿”殿前的二副楹联,外侧的上联写道:“千年古刹自女皇开基走过风雨夏春秋”;下联写道:“百代皇寺从盛唐立业跨越唐宋元明清”。这副楹联,明白地告诉我们,古刹荐福寺是女皇武则天时建造的,历经千余年,跨越唐宋元明清。这副楹联,通俗易懂,上下对仗。但上联用了一个“平声”结尾,有违“平仄相拗”规则,因而备受诟病。

“大雄宝殿”内侧楹联,上联是:“义净弘愿仰玄奘大德西渡天竺求经典”;下联是:“孤帆劈浪慕那爛鹫领二十五载传文明”。这副楹联,简述了义净孤身去印度取经的前因后果。

义净(635--713),俗姓张,河北人,14岁出家,15岁时,仰慕玄奘西游,36岁,与弟子善行由广州取道海路,经苏门答腊至印度(善行因病到苏门答腊后就回国了),在印度最大的佛学教学研究中心那烂陀寺,勤学10年,后又到苏门答腊游学7年,遍游30余国。回国时,携带梵本经论约400部,舍利300粒。到达洛阳时,武则天亲自到东门迎接,敇住佛授记寺,从事佛经翻译。706年,入住荐福寺新建的“译经院”,继续译经。玄宗先天二年(713年),义净卒于荐福寺,享年79岁。义净与玄奘、鸠摩罗什、真谛,共称佛教四大翻译家。所以,在荐福寺“大雄宝殿”前的楹联,表彰义净,理所当然。看到楹联,也让后人知道了义净。

现今小雁塔内的“大雄宝殿”,有别于其它佛寺的“大雄宝殿”,即没有菩萨,没有香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殿是小卖部,出售旅游产品;九十年代后期,改为展览厅。这种现象,源于四十年代。四十年代的小雁塔塔院,是胡宗南的老巢,是胡宗南围剿延安的重要指挥机关。他们赶走了僧人,搬走了菩萨,成为他们的办公用地。小雁塔成了军事禁区,平民百姓不得入内。相沿至今,小雁塔的“大雄宝殿”一直没有菩萨,没有香火。如今,有的是介绍小雁塔前世今生的文字图片。

读小雁塔“大雄宝殿”的二副楹联
读小雁塔“大雄宝殿”的二副楹联

读小雁塔“大雄宝殿”的二副楹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