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喷泉里的彩虹

(2018-09-11 09:21:45)


 

“彩虹”,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每当下雨过后,当阳光照到空气中的水滴时,笔直前行的光线就会被折射。被折射的光线,在天空中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红橙黄绿青蓝紫),再反射到人们眼里,就能见到通常所说的“彩虹”。所谓 “彩虹”,按汉朝人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彩”,各种颜色;“虹”,形状弯曲如虫的物体。在古人看来,“彩虹”是雨后出来饮啜水气的飞天神龙,即大虫。直到北宋年间,一位精通天文历数的进士孙思恭(字彦先,约1020--1080),对彩虹现象,才提出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这是中国古代认识彩虹形成原因的第一人。随后,也是北宋人沈括(1031--1095),在其《梦溪笔谈》里引用并证实了孙思恭观察到的结果。欧洲人发现彩虹形成原因,是在1307年的事,比中国人晚了近 300年。

“彩虹”常见于下午雨后刚转晴时出现。这时空气中尘埃少,而又充满小水滴。彩虹也不一定非要雨后才出现,只要有阳光,只要有水滴,就会见到彩虹。唐朝诗人孟浩然,开元二十四年(736因公出差途经彭蠡湖,就看到过香炉峰下泻的瀑布,在旭日映照下,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彩虹。他把见到的场景,写入了他的《彭蠡湖中望庐山》诗中:“香炉初日上,瀑水喷成虹”。

除了在雨后、在瀑布里能看到彩虹外,我非常幸运地在西安小雁塔园区“叠置伎”铜雕一侧,也看到了彩虹。

昨天,戊戌年白露(201898日),晴空万里,阳光普照。早上8时许,我晨练路过小雁塔园区“叠置伎”铜雕东南侧时,看到了在阳光映照下,由喷泉形成的彩虹,非常壮观。我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美妙图景(见附图)。我是站在铜雕东南侧,背对太阳,面向铜雕看到彩虹的。我看到,越是靠地面,彩虹的颜色越绚丽;然后由深边浅,直到消失。这是因为喷泉刚从地底喷出来时,水滴粗大,阳光折射的光谱浓厚,颜色就特别鲜亮;喷泉越喷越高,水滴越来越小,颜色就越来越淡。近在咫尺看彩虹,比看远在天边的彩虹更清晰,更震撼!这是我有生以来首次近距离看彩虹,太难得了!

“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具体说,是气象中的光学现象。“彩虹”,可以形成于雨后 ,也可以形成于飞流直下的瀑布之中,也可以形成于喷薄而出的喷泉之中。一句话,只要有水滴,阳光又以低角度照射,便可以观察到绚丽夺目的彩虹!

喷泉里的彩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学必有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