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早就发现古玉受侵有融化现象  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6

(2011-03-08 06:23:58)
标签:

祥云轩

商周玉器

分析

鉴定

收藏

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6

古人早就发现古玉受侵有融化现象

古人早就发现古玉受侵有融化现象 <wbr> <wbr>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6

古人早就发现古玉受侵有融化现象 <wbr> <wbr>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6

古人早就发现古玉受侵有融化现象 <wbr> <wbr>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6

古人早就发现古玉受侵有融化现象 <wbr> <wbr>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6

古人早就发现古玉受侵有融化现象 <wbr> <wbr>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6

古人早就发现古玉受侵有融化现象 <wbr> <wbr>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6


古玉沁孔“口小肚大”

    三年前,祥云轩在国内首次发表古玉沁孔“口小肚大”一说的研究成果。

    现在,已经被读者、网友、藏友、甚至被从事古玉研究和鉴定较有影响的人物广泛认定和接受,在网上,在博文中,在书刊报章中,在讲演报告中,在鉴定活动中,都认为“口小肚大”的沁孔之状,是绝对不可人为的自然古沁状态,足以做为古玉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看到这些反馈,祥云轩无比欣慰,在此由衷地感谢所有赞同、宣传、验证此说的朋友们!(见博文《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25 祥云轩发表古玉沁孔“口小肚大”一说的回顾》)

 

156  龙凤纹碧玉箍

西周

径5.7cm  高4.5cm  厚0.7cm

 

造型与工法

   此龙凤象纹碧玉箍,应是束发之箍。在截面的二分之一处锯口,以上下锯口的连线为两侧柱面的分区;在每个分区即半个柱面上,琢饰两个柱面对称的图案。每个分区即半个柱面,又分为左右两区。

   右区的右上侧,带两个尖角的扁圆双环为龙目,目右侧为上卷龙唇,目左侧,上为龙角,下为龙腮,其中间的尖角状物为龙耳。龙首的下部为凤,左为凤首,圈纹为凤目;右为凤身,尾端内的椭圆纹为象纹的象目。

   左区的右下侧,带两个尖角(右尖角分离)的扁双圆环为龙目,目左为上卷龙唇。龙首的上方和左下方的两个椭圆纹,为共身的两只凤鸟的鸟目,共身折角处的内侧弯眉状物,为双鸟的共身肢体。图案中的其他折角双线云纹,都各自显示单纯形象。

   图像中的龙、凤、象,三种形象相结合,图案相借用,相演化,组成丰富多变的优美图像。以眼目为突出形象的基点或核心,椭圆目,双椭圆目,圆目,不同形状,不同位置,表现(明示)不同的形象。可见古人创造形象时的明确区分、重叠设计、突出特征的精到严密的思维能力或设计或结构的能力。

   此玉箍运用一面坡纹,并兼用深刻阴线,以突出线条中充满变化的形象。这种一面坡砣工和深刻刀工相结合的刀法,可能出现在西周晚期。


沁状

   此玉箍为碧玉,其色为受侵之后所呈现之色,并非原玉质的碧绿之色。1.金属沁,即铜侵,出现暗绿、黑色。玉表尚有氧化的黑色金属颗粒。土侵,出现土黄、黄褐、红褐色。2.玉表有溶融状态,出现浅显的沁坑、沁疤。3.沁孔较少。4.沁瑕两侧呈现黄白、土黄、红褐色,沁层较深。


古人早就发现古玉受侵有融化现象(祥云轩谈古玉受侵融化现象之一)(此文原创  欢迎转载  抄袭必究)

   清代《玉谱类编》作者徐寿基,在论玉之沁时说:“其融化处深入玉里……其系皮草盘化者,相似而实非若提油盘退尤易识别。”

   谈及古玉受侵后出现融化现象,在明清文献中,仅见此文寥寥此语。此文所流露的古人之意,1.有融化现象。2.融化之深,深入玉里。3.相似又不同于提油盘退的状态。4.提油盘退尤易识别,言外之意,古玉的融化状态尤不易识别。此外,融化状态无任何其他具体细节,所以我们再无其他可以分析或理解的依据。其实,古人把古玉受侵所出现的融化现象,已经明确地记载在文献中。这就足够了。

   徐寿基的发现,并未引起他同时代的人们的注意,也未引起他之后民国时期的李迺宣、刘大同的关注,甚至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也未有人关注他的发现。祥云轩准备多写一些关于古玉受侵出现融化状态的文章,第一,徐寿基所论之后百余年间的空白,当代人应该填补。第二,古玉,尤其远高古玉,受侵之后出现融化现象较为普遍,研究古玉融化现象,对收藏与鉴定古玉很重要。第三,当代远高古玉的仿品中有酸蚀品,酸蚀仿品与出现融化现象的古玉有相似之处,所以,只有准确把握古玉的融化状态或特征,才能正确辨伪。

   此短语,只作为祥云轩关于研究古玉受侵出现融化现象的文章的前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