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12
何为鱼籽斑
 






   
清代古玉藏家、理论家蔡可权说:“古玉宜首别真赝,而后辨精粗美恶。”     
   
当代藏家总结说:“收藏一千件仿品,不如收藏一件真品,收藏一千件真品,不如收藏一件精品。”
 
祥云轩发表西周玉器需要强调的话
   
祥云轩的博客从8月5日开始发表西周玉器。西周玉器多有小巧、精薄的片状玉品,普遍运用一面坡刀砣工,易于仿制,操作起来,省料省工。多年来,其仿品数量之多,不下于红山玉器仿品和战汉玉器仿品。西周玉器仿品多年来轮番大批出现,有几种类型:1.带有红黄皮壳的优质黄玉和白玉仿品,玉质精美,剔透,精工磨制;2.人工加工黄白皮色的普通白玉或青白玉的大批仿品;3,运用劣质青黄玉,人工仿做灰皮,多为成批的器皿或大器;4.仿水晶的大批玻璃晶制品;5.运用西部地区所产的石性颇大的材质,仿制大批的礼器,如刀、钺、璧、璜等,运用当代的刀磨具仿西周的纹饰;6.运用俄料和韩料,制作各种大大小小的精美玉器,或仿朱砂沁,以冒充和田玉古玉真品。因其所有纹饰都是一面坡纹,人们(包括专家)大多都认为是西周精品。在此,祥云轩强调,藏友们应该清楚:西周古玉真品上运用一面坡纹,西周玉器仿品上也都运用一面坡纹,那么,古玉上的一面坡纹和仿品上的一面坡纹,到底有什么不同?不分清楚这个区别,就不能正确鉴定、不能正确收藏西周玉器。
 
112  白玉鱼
西周
高4.1cm 
长7.4cm 厚0.5cm 
 
造型与工法
   
此状玉鱼是西周典型的样式。左右为璜形,上下唇外翘,为张嘴状;头腮与鱼身的分界为弧形双阴线,目圆;脊棱饰平行短斜线,两个短窄腹鳍亦饰平行短斜线;尾上下端外凸,偏上内凹。鱼身素纹。
   
鳍与身的分界线为一面坡纹,目为砣线,腮与鳍上的阴线为细刀刻划线,非为砣线。其刀工砣工之不同工法,应是我们当代人深入了解并认知古人制玉技术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古工法不是简单用一个“砣工”,就可以笼而统之地解释一切。
 
沁状
   
此白玉鱼,为典型的土沁状态:1.布满黄白色鱼籽斑。2.鱼籽斑上多蚀有沁孔。3.沁孔周围侵有土黄色和水白色之沁色。4.玉面深处侵有片状、流水状、团雾状的沁纹或沁色。其受侵状态,所有高仿品上不可能存在或见到。
 
何为鱼籽斑?(原创 欢迎转载
抄袭必究)
   
玩家所说古玉上的鱼籽斑,实则是指古玉受土侵蚀所出现的土黄色、微黄色、黄白色的沁斑或沁点,颇似微黄色的鱼籽颗粒撒落在玉器表面上。但是,鱼籽斑并不是平薄地聚在玉表上的斑点,仔细观察或运用放大镜观察,鱼籽斑不单是沁斑、沁点,而是伴随有沁坑、沁孔、沁纹,甚至沁瑕。鱼籽斑,实则体现了古玉综合而丰富的受侵现象,因而沁斑色深而显明。所以说,这种鱼籽斑的状态,也是鉴别古玉真伪的依据之一。
   
祥云轩曾盘试过三、四件侵蚀较轻的生坑商周玉器。鱼籽斑的出现,是古玉出土之后,凡是形成皮壳(氧钙化)较薄者,经过佩戴或盘拭,轻度氧钙化的皮壳不断复原,显露玉质,逐渐大部显露。而土侵较重的黄色斑点之色却凝聚在沁斑(点)、沁坑、沁孔的周围,就是所见的所谓鱼籽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