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八十六
古玉禽鸟衔花草的来历与寓意








祥云轩发表西周玉器需要强调的话
祥云轩的博客从8月5日开始发表西周玉器。西周玉器多有小巧、精薄的片状玉品,
普遍运用一面坡刀砣工,易于仿制,操作起来,省料省工。多年来,其仿品数量之多,不下于红山玉器仿品和战汉玉器仿品。西周玉器仿品多年来轮番大批出现,有几种类型:1.带有红黄皮壳的优质黄玉和白玉仿品,玉质精美,剔透,精工磨制;2.人工加工黄白皮色的普通白玉或青白玉的大批仿品;3,运用劣质青黄玉,人工仿做灰皮,多为成批的器皿或大器;4.仿水晶的大批玻璃晶制品;5.运用西部地区所产的石性颇大的材质,仿制大批的礼器,如刀、钺、璧、璜等,运用当代的刀磨具仿西周的纹饰;6.运用俄料和韩料,制作各种大大小小的精美玉器,或仿朱砂沁,以冒充和田玉古玉真品。因其所有纹饰都是一面坡纹,人们(包括专家)大多都认为是西周精品。在此,祥云轩强调,藏友们应该清楚:西周古玉真品上运用一面坡纹,西周玉器仿品上也都运用一面坡纹,那么,古玉上的一面坡纹和仿品上的一面坡纹,到底有什么不同?不分清楚这个区别,就不能正确鉴定、不能正确收藏西周玉器。
86 衔芦白玉凤鸟
西周
高14.5cm 宽4.8cm 长13.2cm
重800g
古玉禽鸟衔花草的来历与寓意
在明清古玉中常见禽鸟口衔花草的形象:鸳鸯口衔藕荷,暗喻偶合良缘,合欢成姻;白鹭口衔花草或芦苇,为一路(鹭)连科(草科和科举谐音),暗喻科考顺利,连连晋升;鸾鸟口衔绶带,以喻地位高贵,功勋卓著。唐宋、辽金时期,凤、雁、鸿鹄衔草的形象较多。
西周至战汉时期的玉器上偶有雁、鸿鹄衔草的形象,其寓意却迥异于以后各朝代玉器上的附会浮浅的含义。《淮南子.修务训》云:“夫雁顺风,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矰弋。”说明在群国林立、诸侯称雄的时代,冲突遍地,危机四伏,仁人贤士的生存举步维艰,不得不处处堤防,步步小心。不慎,就会折翼殒落。此时期玉器上鸟所衔之草,是防范以遮挡暗箭(矰弋)的屏障,有提醒、警示世人的良苦用意。
造型与工法
都说西周无大器,在出土玉器和民间收藏的真品中,的确大器极少,但是大器还是有的,只不过少而已。此白玉凤鸟就是不小的玉器。
此鸟直颈立身,头顶、背脊、膆胸,琢齿牙,其为商周玉器之风格特征;尾端钻孔,以示翎端斑纹;足后镂空的螭尾状纹,为翅下飘羽;翅根卷涡状,琢龙首,龙首沿翅肩向后,一直卷至龙的尾端,即凤鸟的翅尖,翅羽饰平行双短线,尽呈龙身蟠曲之节状;精琢眼目,扁圆目瞳,眼睑琢棱,棱外为隐凹,凹坡上琢细短线眼睫毛;短喙衔芦草,草分叉,左右对称,垂于膆胸之侧。
此凤鸟造型继承商周玉器的程式化与图案化特征,以张显其时代风格;运用复合形象,增进丰富内涵;附加传说内容,渲染传奇色彩。
突破一面坡纹的局限,运用宽深砣线,加深加强纹饰线条的表现力;翅羽(龙身)上的双线竹节纹和睫毛纹,均用细线纹,足见其为精琢细雕之作。睫毛和腮纹,砣琢细短线纹,为0.4-0.5mm宽,有一定的深度。藏家需注意,当代仿品上的细纹或所谓毛雕,为钛钢尖刀刻划的细线,为0.1-0.2mm宽,甚至更细,战汉以前的真正古玉,线条无论如何精细,并不存在这么细的刻线。
沁状
此玉凤鸟受侵特征:1.严重灰沁。玉表、线槽内、凹窝中,附着堆积较多的白色灰质。2.由于灰质干涩,玉表未有泌浆或包浆。3.在形成灰沁之前,已受朱砂侵蚀,玉层深处早已形成铁锈红色(水泡之后可见其受侵状态)。3.沁坑、沁孔形成较多,其状任何仿品,任何人工酸蚀品,都无可仿制。
藏家须知
此器受侵状态说明:1.古玉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受侵物质千样百种,因此受侵状态千变万化,非几种受侵或包浆模式或状态所能圈定。2.
鉴定古玉的唯包浆论者,面对未包浆之古玉,知否其论的局限?3.此器表面为白灰侵蚀状,浸水之后却出现艳丽的锈红色,不长期细心观察研究,如之何发现玉质深层中之沁色?因此,一瞥照片,即定古玉真伪,是草率从事,不能不出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错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