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轩良渚文化玉器之七
良渚文化方棱形玉棍(玉权杖)



关于发表良渚玉器的说明
本人的第三部研究红山玉器的专著即将出版,第四部书将发表商周玉器。本人还藏有一些其他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如果不收集到第三部书中,以后将不能另集出版。另外,本人发现良渚文化鼎盛时期浅斜线刻划工法的特征,于2003年元月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祥云轩古玉收藏与研究》一书《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浅划细线是五千年玉器史中的奇迹》一文中首次在国内发表这一发现。这一精细、精湛、精绝的奇妙工法,是以后诸多朝代不曾继承的工法、是以后诸多朝代无法企及的工法之谜,也是良渚文化玉器艺术高峰的重要标志,即使是高科技普及的当代,仿制其形其状,亦无能为力。多年来,关于研究、掌握此种工法的特征,对于鉴别、收藏良渚文化玉器的准确性、关键性、重要性,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因此,本人着意拍照了这组玉器,网友们可以在我的博客里欣赏良渚文化玉器上这一五千年前的远古奇观。
方棱形玉棍(玉权杖)
良渚文化
长(高)32.1cm 寛2.4cm 榫端径0.7cm
造型与工法
此方棱形玉棍,一端为细棒,根部穿孔,另一端为金字塔形,尖顶平齐。棒身为四棱形,两端较细,中下部较粗。下部琢饰三个人首,在三个人首的两个间隔之中琢饰两个兽首。人首:上部四个面琢两条平行的棱面,在棱面上琢两条斜平行棱,象征发冠;其平行棱做斜向,显示并可见良渚先人的思维何其缜密,精细,用意在于表现额发后梳之状。四个面上琢四个圈纹,两两为人目。四个柱棱上琢四个略方的角棱,为四面四个人的鼻唇。人头以玉棒的棱角为正面,发冠和眼目两两兼用,其形象抽象化,象征化,图案化,妙在其中,美在其中。兽首:四个面琢两对兽目,阔目琢棱,鼠耳状,中间琢圈纹,为眼瞳。兽之口棱与人口相同。兽额为棱凸,人额为发冠,区分微妙。从人首兽首上下的位置分析,金字塔形尖顶的一端为上,钻孔细棒的一端为下,那么可知,细棒应是插在另一个较高的玉台上或特殊器物上的神杖。
沁状
此玉权杖为白玉。其褐色、红色、紫色、紫黑色,均为沁色。沁孔细小,沁坑平浅,沁沟短细,可见玉质坚密而精良。是不是和田玉,不得而知。原始的刮磨痕迹多蚀为沁沟、沁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