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轩红山文化玉兵器之三
红山文化龙首凤尾白玉刀






以后发表所有的红山文化玉器,器形较杂,故有的可能不再以系列的形式发表。但所有典型而“开门”的藏品,还将逐一展示给网友、红山玉器爱好者、研究者与藏家。本藏品大多都是人们未曾见过、未曾有出土记录的红山文化玉器造型。本人于成书之前在此首次发表,让大家先睹为快,让经验不足的藏家和爱好者,粗略地感受一下红山玉器真品的基本状态。如有机会,有可能,最好能去北京十里河高仿红山玉器批发市场和潘家园周末地摊上多看看,多研究研究。收藏热,爱好古玉和红山玉,是好现象。但是不甚研究,不加以比较,不广泛见识真品与仿品,一味收藏,甚至照着证书上的样品按图索骥(具有证书的仿品随处可见),照着玩赝品的“经验”或误导去收藏,会越走越远。我有一位朋友,收藏了满屋子的红山仿品,对人工染色、人工造疤,人工盘功,深信为真,坚定不移,并拿专家证书为凭据。他坚持多年,起初说他的东西是假的,他不服气,甚至气哼哼地瞪眼睛。后来把作为研究的仿品样品给他看,并在今年《收藏》1月号上看到仿品的样品,跟他的收藏品是一路货色,他才开始动摇。好在今春已经觉醒,然而却以再不玩红山玉器为代价。你只要还玩收藏,不论玩什么项目,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同样的骗局或陷阱。要玩,要收藏古玩,最终必须自己长眼,必须达到自己能为自己长眼的程度为上策。自己如果暂时还达不到这种程度,就要三个皮匠胜过诸葛亮。独学而无友,孤陋则寡闻。切磋可以为师啊。
关于玉刀
凡是作为砍、切、割、削的器具,都称为刀。远古玉刀,跟玉斧一样古老。龙山文化出土有长条状三孔玉刀,后红山文化小南山墓地遗址出土有骨柄组刃玉刀,但是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中却并未发现有精美玉刀。出土的红山文化文物中,有玉人,有抽象的玉卷云形器(片状镂雕龙凤佩),有神秘的玉龙,有姿色各异的鹰鸮,有中空的马蹄形筒箍。这些造型极为复杂的玉器,在红山古人手中,制作似乎都那般从容,那么驾轻就熟,而作为工具或兵器的玉刀,即使是极其精美的玉刀,其制作应当都不在话下。因此可以说,红山文化传世玉器中,或今后将会出土的玉器中,定会有精美的玉刀。
此龙首凤尾白玉刀的造型和工法
此玉刀,刀柄(把)为鸟喙龙首,柄端圆凸为拱隆的鸟喙,圆凸下部之尖为喙尖。圆凸的后部上端为龙目,龙目之后的尖凸为龙鬃或龙鳍。拱隆圆喙的中部镂空为圆孔状,龙目之下与下颌之上的中间部位亦镂空为圆孔状,两个圆孔之间亦镂空通连,象征长喙微张之龙口。将刀立起,圆喙则变为鸟首,上部圆孔则变为鸟目,龙目和龙鳍则变为鸟之翼肩与翘起的翅尖。鸟目下的镂空部分则变为(象征)鸟颈侧面的深色花纹。鸟胸之下饰三条平行隐棱,象征鸟爪。鸟之下部或龙首后部,为鸟身鸟尾。那么,此刀则为一把鸟形小刀。鸟长尾之背部刮槽为棱,为刀之棱脊。鸟的尾端钻孔,孔亦为简易鸟首之鸟目。鸟腹部加薄为刀刃,鸟背部加棱为刀背。
鸟的尾端钻孔。此刀设计,上侧厚为棱,下侧薄为刃。柄端龙首复杂,喙(头)、口、颈、目、鳍,图像具体,分明;尖端鸟首简单,一孔为目,目上部为冠,下部为喙,图像抽象,模糊。这是红山古人在设计塑造艺术形象之时,常常运用的辩证手法:繁简结合,阴阳结合,正反结合。
此刀,从龙首和鸟喙的特征观察,应是后红山文化玉品。
沁状
玉表侵有云雾状、鱼鳞状、水脉状的沁纹,其纹理之细碎状、堆积状、流动状,均为自然形成之状态。倾斜观察玉表,沁纹较重之处的玉表之上,均有麻密的沁坑,亦即沁门。沁色呈微淡紫色,普遍侵有白膜与白醭,有极少的金属沁点,为坑状。
作者自我点评
红山文化出土文物中虽然未有精美的玉刀,但是,在红山文化传世的玉器中,或今后将会出土的玉器中,定会有精美的玉刀。这样推论,是合乎红山古人创造红山文化玉器的原始实力、原始水平、原始现状的。因此可以说,见到未有出土佐证的玉器,就否定为是仿品,是轻率的否定;见到蚀迹斑斑的玉器,就定为是真品,是轻率的鉴定。鉴定红山玉器真伪依据的要中之要,就是古工和古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