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轩红山文化玉佩之二
红山文化兽面人身玉玏





以后发表所有的红山文化玉器,器形较杂,故有的可能不再以系列的形式发表。但所有典型而“开门”的藏品还将逐一展示给网友、红山玉器爱好者与藏家。本藏品大多都是人们未曾见过、未曾有出土记录的红山文化玉器造型。本人于成书之前在此首次发表,让大家先睹为快,让经验不足的藏家和爱好者,粗略地感受一下红山玉器真品的基本状态。如有机会、有可能,最好能去北京十里河高仿红山玉器批发市场和潘家园周末地摊上多看看,多研究研究。收藏热,爱好古玉和红山玉,是好现象。但是不甚研究,不加以比较,不广泛见识真品与仿品,一味收藏,甚至照着证书上的样品按图索骥(具有证书的仿品随处可见),照着玩赝品的“经验”或误导去收藏,会越走越远。我有一位朋友,收藏了满屋子的红山仿品,对人工染色、人工造疤,人工盘功,深信为真,坚定不移,并拿专家证书为凭据。他坚持多年,起初说他的东西是假的,他不服气,甚至气哼哼地瞪眼睛,后来把作为研究的仿品样品给他看,并在今年《收藏》1月号上看到仿品的样品,跟他的收藏品是一路货色,他才开始动摇。好在今春已经觉醒,然而却以再不玩红山玉器为代价。你只要还玩收藏,不论玩什么项目,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同样的骗局或陷阱。要玩,要收藏古玩,最终必须自己长眼,必须达到自己能为自己长眼的程度为上策。自己如果暂时还达不到这种程度,就要三个皮匠胜过诸葛亮。独学而无友,孤陋则寡闻,切磋可以为师。
造型与工法
此玉玏的上部为兽之头面,似虎似熊。面部只刮琢三条三角形的宽阴线凹槽,一副兽面的目、鼻、口,便跃然于玉面之上。双耳尖,下颏尖,三角形鼻梁,八字形的眉目斜下垂,给人一种兽界、阴界之物的凄森冷漠的怪异感。头下的前部半环形阴线凹槽之上部,为抄手的双臂,之下为下肢,相并而立。侧面臀下似有坐物。倒置此玏的背面,则又是一个鸮首人身的形象。
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往往赋予玉器两种或多种形象,以增其丰富内涵和观赏价值。而且,两种不同的形象,往往是一男一女,一雄一雌,一阴一阳。可见,红山古人已有明确的阴阳正反的辩证思维和阴阳两界的生死观、自然观与宇宙观。
沁状
此器为黄玉。玉表轻度氧钙化,沁有白醭、白膜、钙化层,有典型的自然沁坑与自然沁孔。黄玉的质色,非为原玉质的本色,而是受侵之后的沁色,已侵入灰质的浅灰色和灰白色。并有受侵的纹理,隐于醭膜和氧钙化层之内的深处。此色跟高仿品的黄玉质色有本质的不同,尽管经过浸染,有经验的玩家会感觉或会分辨这种微妙的区别。
作者自我点品评
古玉受侵,经受几千年的土蒸水润,即使未有明显的沁色,其玉质之色,已经发生变化。新鲜的高仿品,即使经过染色酸蚀,其原玉的质色,仍然可见新玉的本质。古玉似乎无沁色的状态与成色,与新玉染色之后的状态与成色,两者之间的分别,是十分微妙的,然而又是较为明显的。达到能够区分这两种古与新的相近之色,需要见识足够的真假玉品,需要积累足够的经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