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轩红山文化玉畜兽蛙虫之一
红山文化回头玉虎
这个系列,将把红山文化玉龙凤(含鸟)以外的所有动物类玉器,逐一展示给网友、红山玉器爱好者与藏家。本藏品大多都是人们未曾见过、未曾有出土记录的红山文化玉器造型。本人于成书之前在此首次发表,让大家先睹为快,让经验不足的藏家和爱好者,粗略地感受一下红山玉器真品的基本状态。如有机会、有可能,最好能去北京十里河红山玉器批发市场和潘家园周末地摊上多看看,多研究研究。收藏热,爱好古玉和红山玉,是好现象。但是不甚研究,不加以比较,不广泛见识真品与仿品,盲目收藏,甚至照着证书上的样品按图索骥(具有证书的仿品随处可见),照着玩赝品的“经验”或误导去收藏,会越走越远。我有个朋友,收藏了满屋子的红山仿品,对人工染色、人工造疤,人工盘功,深信为真,坚定不移,并拿专家证书为凭据。他坚持多年,但好在今春已经觉醒,然而却以再不玩红山玉器为代价。你只要还玩收藏,不论玩什么项目,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同样的骗局或陷阱。要玩,要收藏古玩,最终必须自己长眼,必须达到自己能为自己长眼的程度为上策。自己如果暂时还达不到这种程度,就要三个皮匠胜过诸葛亮。独学而无友,孤陋则寡闻。切磋可以为师啊。
关于虎
在战汉时期,四灵形象较多。虎为四灵之一,居西方,五行为金,西方为白色,称白虎。《抱朴子》说,虎寿千岁,五百岁皆白。《说文》说:“虎,山兽之君也。”立秋虎啸,虎啸谷风生。虎,不但是山中之王、兽中之王,还是强暴权威的象征。虎食人食物,还食鬼魅,因而成为辟邪的吉祥物。商周以后的器物上就出现过此类图像。在红山文化时期,出土文物玉器中未曾见过虎,难以揣测红山古人关于虎的观念
造型与工法
商周之后,多表现虎威虎势、一往直前、所向披靡之态。而此红山玉虎的姿状,却大相径庭:虎尾夹于双腿足之间,回首顾望,一副胆战心惊、仓皇逃窜之状。此状可以想象围猎追杀猛虎的合击声张之势,令猛虎狼狈不堪,可见红山古人狩猎之强势、声势、威势、群势、阵势。
双虎目为毛笔尖状,双眼皮近似红山文化玉勾形龙之目,鼻孔近似兽形龙玦之鼻孔,双耳为典型的虎兽耳之状,张嘴露齿,可见虎性。这些特征,在出土的不同的红山玉器上或多或少能找到相似之处,因而确定其为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应无大错。
而且,玉面有不平的刮磨棱痕,细磨痕基本消失,凹窝凹槽内依稀可见受蚀的横磨纹痕,其特征亦是红山文化玉器上常见的刮磨痕特征。
沁状
此玉虎玉质不详,侵为灰皮色,也是钙化后的一种沁色,红山文化玉器灰皮沁较少见。玉表、穿孔、口齿内的壁面上,均蚀有大小不一的沁孔,还有极微小的沁孔与沁坑,完全是自然沁状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