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轩红山文化玉人面人首之六
红山文化黄玉圆目凸唇人面
此玉人面,额上直,两侧角圆,上部略宽,下部略窄,下颏为弧圆形。双目溜圆,硕大,几乎占面部的三分之一部分;唇为鞋底状,唇与口角为凸起的宽棱,棱内凹洼为微开之口;目槽与唇槽之间的自然棱面,自然成为鼻梁部分。
运用减低工法,压低部分玉面,保留目之凸面、唇之凸棱与鼻棱;加深目唇边缘凹槽的深度,以进一步凸显目之硕圆与嘴唇之外凸。其工法特征,采用红山文化玉器普遍运用的刮磨手法,宽阔凸唇可能是红山文化晚期或后红山文化时期的造型;器缘为棱刃状,这是片状红山玉器的特征之一。
背面中间凹,两侧翘,握在手中,适于拇指抚摸,手感极佳。中间穿一孔,明显是胸前的配饰。我们可以想象红山古人或贵族的审美情趣与追求。
此佩经光源照射,在边缘棱上可见受侵的黄玉质。玉表轻度钙化,形成较薄的钙化层,棱凸之处可见受侵而复原的玉质,为红褐黄等色,其色为沁纹分割的微小棱体状,这是自然受侵的一种典型的色状。玉器遍身无处不有沁坑,大小沁孔随处可见。
作者自我点评:
人们对古玉,尤其红山古玉的奥妙,知之甚少。看,此佩脏了巴叽,其貌不扬。如果盘玩几个月或年余下来,它会大放异彩,精光四射,真正是宝气盎然的宝物。我所收藏的生坑玉品实在舍不得盘玩,如果盘熟,它将永远失去了原始迷人的神秘性,也会失去它应有的研究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