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待大学生掏粪工的三种感情

(2010-03-07 21:26:13)
标签:

大学生

掏粪工

就业难

病态

精神

支持

校园

3月初,五名在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适用的五名大学生掏粪工正式签订合同,成为板上钉钉的大学生掏粪工。

经过半年的沉寂,媒体让他们重出江湖,在闪亮亮的曝光率下,他们成为了大学生身上某种素质和无奈的代表,政协青联代表朱军说,他们“可能会改变中国的掏粪现状”。

也就是说,这五名大学生身上承载了改变中国掏粪现状的希望。那我不禁要问,中国现在掏粪什么现状?中国现在掏粪现状与世界其它地方现状不同?五名大学生将带领中国掏粪行业走上高科技的道路?

掩卷三思,作为五位大学生掏粪工的同道中人,看到这件事情,心中翻涌出各种情感不一而足。

一、对大学生本人,尊重

掏粪是他们郑重作出的职业选择,作为旁观人,没有必要去妄加议论。工作不分三六九等,在这个时传祥已经远去的时代,他们的选择可敬可爱,不得不令我这个同道中人感到汗颜。掏粪的基层锻炼,相比于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谦卑毫不逊色。

我心中对他们的尊重,一如对每一个社会基层劳动者的尊重。倘若交叠的旁观视线使他们感到沉重,那我选择移开视线并祝他们一切都好。

二、对招聘单位,不解

恕我不了解该单位招聘的初衷,我的这种不解中至少含有了百分之二十的不满。招聘掏粪工,为什么还要规定高中学历?在这个人人向往事业编、大学生遭遇就业难的时代,这种愿者上钩的招聘行为究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善行,还是对炒作来者不拒的噱头?

其实找不到工作的低学历人群也不在少数,如果连掏粪工都要三百多个大学生挤破头,那么社会的人才资源还如何去优化配置?

三、对就业难社会,太息

大学生当掏粪工的基层锻炼,值得从道德制高点传来的那些称赞么?

看到大学生去做了掏粪工,以及他们身后穷追不舍的媒体、腔调百出的评论,我不禁要发出一声太息。大学生就业难背后,恐怕是社会精神层面看待大学生的一种病态,在这种病态里充斥着“读书无用论”的调调,社会对大学生的误解,比就业难这一现实更令人心痛。

大学生就业难是个涉及到高教改革、社会经济结构、人口要素等诸因素的复杂问题,是社会发展中必经的阵痛。在这个阵痛中,大学生处于被动和弱势,这就要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低起点、从头来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大学生掏粪工”“大学生卖猪肉”不再成为人们口中嘲笑的口实、成为更多大学生就职的压力。我们可以欣喜的期待更多就业优惠政策,也希望招聘单位对人才需求三思而后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