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运凹面镜火种奥林匹亚官方电影 |
分类: 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 |
3月23日
阴古奥林匹亚
天气预报24日午时阴雨圣火火种能否如期采集?
从22日到达奥林匹亚当天起,关于奥林匹亚的天气情况就成为记者们谈话的焦点。希腊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春季应该是温和干燥的季节,但今年希腊的气候有些反常,2月中旬罕见的大雪,最近也是阴雨不断。根据天气预报23和24日两天奥林匹亚上空都将是阴云聚集并伴有阵雨,这对于通过凹面镜聚焦太阳光采集火种的取火仪式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2000年悉尼奥运会圣火采集当天就因为阴天而取火失败,而只能采用前日采集到的备用火种。
北京奥运会的圣火采集能否顺利进行,官方电影能否拍到那个最重要的取火镜头?这种焦虑两天来一直悬在心头。23日早上8点,摄制组一行5人就带着大小十多件拍摄设备徒步(因为车证还没有落实)向古遗址进发。
到达遗址门口,被告知要等到11点彩排开始前才可以入内。怎么办呢,我们必须提前到达现场进行拍摄前准备。在希腊国家电视台负责此次仪式直播的Eirini女士的热心帮助下,我们顺利通过警方的关卡进入仪式场地。此次官方电影能够获得在赫拉神庙前的关键机位,多亏希腊奥委会和希腊国家电视台体育部的大力支持。他们打破了多年来只由希腊国家电视台独家转播圣火采集仪式的传统,特别允许北京奥运官方电影摄制组在神庙前设立机位,用胶片记录这个重要的时刻。因为对希腊人来说,奥林匹亚是圣地,圣火采集是与天神阿波罗的对话,所以为了维护仪式过程的神圣,大概同时也是出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希方严格限制其他媒体进入。取火现场除了包括新华社在内的6名图片记者外,官方电影摄制组成为唯一获准在进入拍摄的中国影视媒体(在赫拉神庙外古竞技场上,官方电影和央视还各拥有一个机位,这两个机位也是首次为主办国媒体设置),不知道这是否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
我们的阿莱超16mm将作为赫拉神庙前唯一的电影摄影机被载入历史
按照计划,23日的彩排将与24日的正式仪式完全一致,所以23日的拍摄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最好的彩排机会,我们进一步获得许可,彩排仪式可以把两个机位都设立在赫拉神庙前的取火器前,同时,这天的彩排也对大部分的媒体开放拍摄(这也导致新闻大战提前打响)。在等待彩排间,我们遇到了央视的直播负责人,得知明日12时可能有大雨,如此仪式将改在遗址附近的奥林匹亚博物馆举行!随后向Eirini女士证实了这个消息,明日的仪式因为天气将提前1个小时,如果届时还是多云或者下雨,仪式将改至博物馆。一时间,阴云再次笼罩着摄制组。如果仪式改至室内,我们将无法拍摄到凹面镜取火的场景,预定的拍摄方案将无法实现!
11点,祭司队伍陆续出现,随着一阵阵悠远而有力的鼓声,正式彩排拉开序幕
取火的凹面镜和舞蹈用橄榄枝现身
工作人员不断移动改变凹面镜位置,寻找太阳光方向
这个是储存备用火种的火种罐,罐身绘有古代奥运会的竞技场面
凹面镜和银质火炬就位
备受关注的第一棒亚历山大来到现场
男舞者走向竞技场
三位击鼓的女祭司到位
女祭司们缓步从赫拉神庙走出
最高女祭司展示备用火种
遗憾的是,由于天公不作美,彩排上玛丽亚并未演示用凹面镜取火
女祭司手捧火种走向竞技场,我和摄影师赶紧扛着摄影机、三角架以及重重的电池等附件向竞技场奔去,因为接下来祭司将带着火种越过拱门处的石墙,把火种带到古竞技场,喻意来自天神之火到达人间,在经过简单庄重的舞蹈后,最高女祭司将点燃第一棒,并宣布奥运会开始,让火炬传递把光与热传遍世间每个角落
越过石墙,在竞技场上的斜坡上,祭司开始舞蹈,模仿橄榄枝的形态
最高女祭司捧着火种走来
彩排第一棒点燃的关键环节
在点燃亚历山大手中的第一棒后,彩排仪式结束,女祭司们乘坐开向奥林匹克学院的班车离开了。此时,司机小孔打来电话,他和助理Alex已经如约到达奥林匹亚。
午餐,还算丰盛,每人点了一份套餐,包括带腌制橄榄的沙拉、主菜(猪排、烤鸡肉等)和甜点,店家自己烤制的面包沾上橄榄油,吃起来有一股特别的清香。依然来不及细细品尝美食。我、两个摄影师和Alex又开始了新的工作——下午的任务是要对24日火炬传递的路线提前踩点,选定可行的拍摄点。
因为我们在直播传递的媒体车上没有机位,加入传递运行车队又永远只能在火炬的后面、难以拍摄到理想的画面,所以我们的策略是提前赶到火炬经过的地点,选择有利地形(如制高点)架好机器等待火炬的到来。所以提前的踩点对于保证拍摄成功就特别的关键。
但是希腊奥委会只公布了火炬经过希腊各城镇的大致路线和时间点,所以要事先完全摸清火炬路线就很困难。好在我们有alex的帮助,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断打听,几次走入岔路,一路从奥林匹亚到皮尔戈斯Pyrgos再到伊里达Ilida,我们发现在很多小镇都挂起了希腊和中国国旗,应该是要迎接奥运火炬,没错,挂旗子的地方就是火炬要经过的路线,一定是这样!我们马上有了惊喜发现,接下来的踩点顺利了很多,一路都是热心的希腊老人,还有成片的橄榄林,当时的光阴,恰好让人想起阿巴斯的电影《橄榄树下的情人》中那个经典的长镜头。
古希腊各地曾分成许多城邦,它们之间虽然连年战争不断,但人们都崇尚健美与体育活动。古代的奥运会最早就出现在公元前776年雅典西部Elis城邦的一个叫做奥林匹亚(Olympia)的地方,届时各城邦的人们都会放下武器,像节日聚会般赶到Elis,来欢度这四年一次的节日。今天的Ilida就保存有古Elis城邦的遗迹,当时的Elis城背靠卫城山,是城邦的政治文化中心,而古奥林匹亚则是城邦祭祀和运动竞技的中心,如果拿今天的奥运会功能划分做比较,Elis好比是主办城市而奥林匹亚相对应就是奥林匹克中心区。
Elis古遗址是我们踩点后确定的重要拍摄地,明天这片古迹将作为我们拍摄的一个亮点登场。
晚上7点回到奥林匹亚媒体酒店,奥组委组织召开通气会。会后摄制组也开了拍摄准备会,大家为了准备好明日的拍摄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组里只有两位摄影师,但是我们却要完成在取火、第一棒、罗雪娟和邓亚萍四个点的拍摄任务,所以要求摄影师必须随机应变,临场判断准确,在完成一个拍摄任务后马上赶至下一个地点。在现场限制诸多的情况下,这是个有点冒险的方案,但是好的镜头和好的新闻一样,都需要不断靠近拍摄对象亲临最前线去获得,如果不去努力尝试,尽可能完整记录下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身为纪录片人那是终生的憾事,所以要这样要求官方电影的摄影师,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国最优秀的纪录片摄影师。
今天发生太多事,写得有点罗嗦了,以下是晚上8:00-12:00的流水帐:
8:00-9:30,准备24日拍摄设备
9:30-11:30,分别通过奥组委、使馆、希腊奥委会联系落实24日拍摄助理的证件和车证,多番努力,终于得以落实,感谢使馆叶先生,和希腊奥委会新闻部诸位!央视负责人和奥组委火炬中心的同事也表示明天帮助我们运设备,再次感谢!
11:30,偶遇使馆参赞,得知奥林匹亚明日实行交通限行,无证车辆将限制进入。
11:40,立即联系明日要与我们汇合的第二辆车司机小马(为跟拍火炬接力,我们预定第二辆车),告知交通管制情形,小马决定连夜出发。(凌晨4点,小马从雅典出发直奔奥林匹亚而来。感谢小马不辞辛劳!但不幸2号车还是被拦在了管制线之外,随后他机智地取道小路终于进入奥林匹亚与我们汇合,此是后话了……)
12:30,终于可以躺在床上了,希望明日奥林波斯山的众神能够庇佑北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