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想死让我想到的问题

(2010-11-25 00:54:53)
标签:

育儿

教育访谈

青少年问题

少儿

小学生

教育

校园

分类: 涛妈的文章

孩子想死让我想到的问题


                                                            文/涛妈

晚上电视在播出《教育访谈》一个小学六年级女生对着记者吐露心声“我知道爸爸妈妈很爱我,可他们的爱让我想去死,活着就是为了没完没了地读书做功课吗?他们的爱让我一点点自由都没有!”孩子直白的心声是我们不得深思的问题,这在警示着每一位家长。

 

我们身边充斥着两种父母,一是无知地溺爱孩子,一是盲目的压迫孩子,前者是众所周知的“421综合症”老问题,后者则是父母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为孩子好啊!不然他怎么跟人竞争、生存下去呢?结果电视上、报纸上报道的从小学生到一流高校生自杀率年年增加。“太没劲了”、“活着没意思”的孩子心声随处可闻,我们还要压迫孩子多久?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吗?我一直坚信“天生我才必有所用”。想想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何曾给我们太多的压力,我们不也照样成才。成天说着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可是我们能够带给孩子愉快的童年吗?究竟真的是为孩子好,还是大人将自己的私心愿强加给孩子?有没有想过“青少年问题”其实是成人问题的投射?会否父母精神匮乏才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

 

由于当今都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过度的负责,又要忙里忙外的家长们经常失去耐性,遂成为孩子口中的“变色龙”、“河东狮吼”。这当中,一面控制孩子所有的空闲时间学东学西把它全部填满,一面对所有学习项目成绩凡碰到不满意的,就是打骂、责怪,很少去考虑孩子的兴趣、志向和潜能,总是一窝蜂的攀比人家学了什么,“咱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很多孩子的行程表比父母还紧凑,这种窒息式的关心和爱,往往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恶化了亲子关系。

 

然而,有多少父母能够省思自己压迫孩子的起心动念是什么?攀比的虚荣心?自身不足的补偿心理?情伤后的不安全感?家长在给孩子的重担中扼杀了对学习的兴趣。孩子需要松绑,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多,他就不快乐,他不快乐就会影响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如果家长把孩子的时间按自己意愿安排得很满,孩子对学习的感受就是一种痛苦。他需要自由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在玩耍中可以培养他的创造力、对知识的渴求,这就是学习的兴趣。玩耍是让孩子快乐起来的最佳良药,在玩耍中,孩子可以尽情地欢笑,体验快乐,释放压力。

 

真正为孩子好,从这一刻起,释放孩子的压力吧!把快乐还给孩子,你才会收获更多的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