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不是娇育

(2009-10-19 12:52:30)
标签:

育儿

家庭教育

父母

家长

社会风气

杂谈

教育

分类: 涛妈的文章

教育不是娇育     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下一代是我们的艰巨任务。大家都知道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它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影响和示范孩子的关键,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被接受,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其到了积极的作用。每一位家长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点,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因此,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二十一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由家庭的小环境步入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和事物。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不时进入孩子的视野,孩子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家长要抓住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辨别是非。针对问题及时指导,提高孩子鉴别能力,优化孩子心灵,预防孩子犯错。

    父母对孩子娇惯过度,会使他们私欲膨胀,结果反倒危害了他们。现在的孩子从小到大都受到父母的娇惯,以至溺爱厚宠,原因多在于“独苗单传”。“惯”是纵容,“溺”是过分,“宠”是偏爱,包含着娇纵的意思。可见,人们常说的这些词语中本身就包含着某种职责的意味。“这孩子被人宠坏了”,这里的坏,不论是何种程度的坏总是带有不正的意思的。然而,大多数父母也明白这样的道理,却依然“惯”,依然“宠 ”,依然 “溺”。
    通常父母宠爱娇惯孩子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生活上百般呵护。这一点我们现在见得多了。不论吃喝穿用,还是游玩取乐,父母总是百依百顺,只要孩子张口,没有办不到的事。
    二是父母一切包办代替,孩子应该自己做的事,不让孩子动手。养成了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和懒惰的坏习惯。自理能力差,一切都要别人围绕他转,为他服务。长大也不会自强,自力。
    三是行为上缺乏约束和指导。如孩子要钱,父母便慷慨解囊;孩子要过生日,父母便大摆宴席;孩子说人家欺负他了,父母就去教训别人;孩子说要上网,父母就急忙装宽带等等。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很少问个“为什么”,甚至包庇袒护。势必造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讲吃讲喝,而且相互攀比,耍牌子,讲阔气,胆子越来越大,形成了“小皇帝”、“小霸王”的性格。有缺点别人批评不得。稍不如意,便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来。

    父母关心呵护自己的孩子是对的,切莫过分娇惯宠爱,过分娇惯,溺爱,宠纵会害了孩子。总之,“娇育”是害不是爱,家长对孩子要教育,千万不能“娇育”。

教育不是娇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