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收到儿子班主任发来的一条信息,让第二天抽空到学校一趟,要面谈一下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看到这样的信息,我就把儿子叫过来了解了一下情况,大致如下:儿子的同桌是个女生,叫儿子把卷笔刀送给她,考虑到自己组词不是很好,以后还想要让她帮忙,儿子就很大方的送给她。中午午休的时候,儿子的铅笔头断了,就找她借一下卷笔刀用,可谁知同桌的小女生非但不借,还很凶狠地踢他一脚。儿子一下就来了火气,和他吵了起来:卷笔刀都是我送你的,你怎么借一下也不肯。等老师过来的时候,那小女生一句话也不说,儿子一个人还在那喋喋不休,老师就找他谈话,我了解儿子认为自己对的事情是绝对不会认错的,而老师在没有了解事情的情况下就不让他说话,一说话就说他在狡辩。今早送儿子去学校顺便找老师谈了一下,我把儿子告诉的事件重复了一遍给老师听,也当着老师的面让儿子要团结同学,心胸开阔。
这件事虽然看来是一件极普通不过的小事了,但是也正是通过了这件小事反应出了很多问题。作为一名一年级小学生的班主任,你不去了解事情的始末,就单从表面现象来判断谁是谁非,再有就是,你不给孩子一个说明原因的机会,强迫孩子住嘴,导致孩子失去了一次语言表达的机会,从而也失去自己对事物判断的能力,认为自己真的是错误的,无形当中在扼杀孩子的自信心。从这两点看,你就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虽然你说教学了二十几年,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但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你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心就象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一个人的成长路线如果是沿着这样的方式行进,可以想像其积累效果是十分可观的。
灌输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仅在对知识传输的有效性上,更主要的是对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束缚作用,家长或老师常常持有这样一种态度:“你还小,懂什么东西呢?让我来教你,你照我说的去做。”这种态度的根据在于我们对孩子的知识、智力水平的错误评价。我们常常低估孩子自我观察与学习的能力,因而经常为孩子的出人意料的聪明举动感到惊讶。但在我们的赞叹孩子聪明的同时,仍不能打破成见,以客观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智慧,而是沉醉于自己的导师地位,凡是在自己以为有一些知识的领域,对孩子的观点大加鞭鞑,横加修改,一定要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才解释为正确,哪里知道我们的孩子聪明得很,尤其由于没有为既定的理论与观点“点拨
”过,思路开阔,常对事物有惊人的理解与洞察力,有时显示出比我们成人高明得多的见解。只可惜我们的老师或家长并无心去思考孩子的意见,不准备接受孩子的认识有比我们高超之处这一事实,在迫使孩子们接受我们的观点的同时,大大地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后代是有头脑的、会独立思考的人才,但没有自信心的支持,很难培养出独立、有开拓精神的人才。所以我代表所有一(3)班的家长,希望老师你也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了,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真正有用的人才。
亲子博客首页推荐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