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圆子山石窟之续二

(2011-02-26 22:00:13)
标签:

石窟

北魏

佛造像

供养人

题记

分类: 踏古

http://s3/middle/4d90c9fbt9d3a8b560fe2&690
    石窟形制为方形,覆斗顶,三壁设坛式。造像组合为:三世佛,正壁一坐佛(释迦牟尼佛),一佛二弟子;左壁一立佛(定光佛?),一佛二菩萨;右壁一倚坐佛(弥勒佛),一佛二菩萨。三尊佛像身后有圆形头光和舟形背光。壁面上部有8排的圆拱形千佛小龛,窟顶藻井雕四朵莲花,四披飞天。李裕群先生的1997年2月《文物》发表的调查报告上提到窟内三壁前雕造佛像的头部大都在文革被人为凿毁,佛身还在。但我在2009年五一假期去到这里,佛像和菩萨们身子都不见了,这次与土豆和卡车同游再次来到这里。

http://s12/middle/4d90c9fbt9d3c9551359b&690
    这是李裕群先生当时根据现场绘制的关于三世佛的图像,三尊佛像头已经凿毁,褒衣博带,内着僧祗支,衣纹呈八字形斜向展开。


http://s8/middle/4d90c9fbt9d3a8cbe8987&690倚坐佛像(弥勒佛)


http://s12/middle/4d90c9fbt9d3c98f74bdb&690

 

http://s4/middle/4d90c9fbt9d3c9c79c623&690

曾经的照片

http://s2/middle/4d90c9fbt9d3a8bc0cba1&690

    正面主尊的舟形背光,内匝是火焰纹,外匝两侧共有6身面相清瘦头束单鬟髻的供养飞天,正中的上方是一位化身。
http://s13/middle/4d90c9fbt9d3a8d5f46dc&690

 跣足立佛(定光佛?)


http://s9/middle/4d90c9fbt9d3ca10452b8&690
    当时现场绘制的菩萨图像,菩萨的样式很特色,宝缯两边伸出先微微往上翘,再折下垂耳边。这个样式我曾在另外一个小县城的石窟中看到过。

http://s5/middle/4d90c9fbt9d3cb420fd94&690
曾经的照片

http://s14/middle/4d90c9fbt9d3a8e2ae38d&690

窟顶的飞天

http://s7/middle/4d90c9fbt9d3a8f38d726&690
旁边的小石窟

http://s4/middle/4d90c9fbt9d3a911a3003&690

 

 

http://s4/middle/4d90c9fbt9d3a8fce11c3&690

 


http://s10/middle/4d90c9fbt9d3a91a71539&690

 


http://s13/middle/4d90c9fbt9d3a9280281c&690


http://s7/middle/4d90c9fbt9d3a93bd6b36&690

http://s10/middle/4d90c9fbt9d3a9464f679&690
结冰的武源河如同“玉带”,它看上去更像一条小溪。遥想当年的它一定不会这么的纤细。


http://s9/middle/4d90c9fbt9d3a94df18b8&690
    这几棵老树在这山旁守候了多少年?是否也有了不可思议的力量?第一次去的时候在它的身旁转悠。记得那时春天,林子里有美丽的翠鸟儿从树梢到地里飞飞停停。


http://s4/middle/4d90c9fbt9d30b4636063&690    第一排:第一身为供养人头戴纱质高笼冠,身穿褒衣博带式大衣,袖手站立,足穿笏头履。第二、三身居第一身身后,为侍者形象,均头束双髻,身穿窄袖交领衫,下着窄腿裤,足穿靴,双手持伞盖和团伞。身前侧题记:“东堪像主毋昌令周言丘。”   

    第二排与第一排供养人顺序相同。身前题记:“息乡郡太守周洪侍佛。”

http://s10/middle/4d90c9fbt9d2fe22e5379&690

    第一排共四身:第一身头戴高笼冠,身穿褒衣博带式大衣,袖手站立,足穿笏头履;第二身穿窄袖交领衫,下着窄腿裤,头束双髻,双手持伞盖侍者形象;第三身穿窄袖交领衫,下着窄腿裤,双手持团伞的侍者形象;第四身着与第一身相同,但是高螺髻,手持莲蕾供养。(此高螺髻是否为女子供养人的特征?)

    第二排共五身:第一身头戴笼冠,身穿褒衣博带式大衣,袖手而立,足穿云头履;第二身、三身穿窄袖交领衫,下着窄腿裤,头束双髻,双手持伞盖和团伞;第四、五身穿着与第一身相同,高螺髻,手持莲蕾供养。此排供养人右边镌刻供养人题记:“……张广侍佛,都浮图主新兴太守张郎、张□侍佛。”

    第三排共两身:头束高螺髻,身着交领广袖大衣,下着裙,袖手站立,手持莲蕾供养。

    第四排仅一身:上身着交领窄袖衫,下身着窄腿裤,头束双髻,回身牵马;身后一匹马。

    左弟子右侧镌刻供养人题记:“清信士王道侍佛,唯那杨略濬、清静主杨广、唯那杨洁□、唯那王文昌、唯那张□□。”

http://s16/middle/4d90c9fbt9d3054636edf&690

 

 

http://s8/middle/4d90c9fbt9d30ba25f677&690供养人张欢(细部图)

    整句的题记:“法主比丘惠相、教化维那张静、宋劝、维那宋子,供养主张欢,邑政孙伯、孙方便,维那杨伯□、杨全。”可惜照片没拍清楚。

http://s9/middle/4d90c9fbt9d30bd3c7078&690

 菩萨主张(西贝?)郎


http://s13/middle/4d90c9fbt9d3a83936d6c&690

 题记:“清信士王道侍佛,唯那杨略濬、清静主杨广、唯那杨洁□、唯那王文昌、唯那张□□。”

 

    就像当初见到的所有的小石窟一样,对于圆子山石窟的年代产生好奇,由于没有具体年代的题记,只能从佛像和菩萨的形式上去做推断。特别是宝缯的样式很贴近我所见到的东魏-北齐-隋代的菩萨中的样式,很接近但又不完全一样。

 

    维那:原为寺院三纲之一,宋元以后寺院所设维那主管僧众威仪,进退纲纪,实际上是寺院的监察官。维那的职权比僧值要大一些,所辖范围也比僧值要宽泛许多。《敕修百丈清规》卷四说,维那的职权是“纲维众僧,曲尽调摄。堂僧挂搭,辨度牒真伪。众有争竞遗失,为辨析和会。戒腊资次,床历图帐,凡僧事内外,无不掌之。”若遇法会由维那点到并维持秩序。两序出班上香时,维那要独趋炉前揖请住持上香。旧执事卸任或新执事上任举行法会时,由维那唱称礼赞。有的大寺同时也设悦众一至数员,作为维那的助手。若维那休假、缺员,悦众可代行其职。

  我国僧官制中设维那,始于姚秦时中央僧官制中所设悦众。北魏亦设僧官以统理全国有关佛教之诸般事物,于中央设昭玄曹,以沙门统为最高僧官,维那为副官;在地方设僧曹,以僧统为长官,亦立维那为副官。(梁高僧传卷六、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禅林象器笺职位门)

 

清信士:梵语优婆塞Upa%saka,译曰信士,又曰清信士。受三归五戒得清净信心之男子。

 

乡郡:北魏延和二年(433)置乡郡,领乡县(今山西榆社县社城镇)、阳城、襄垣、铜鞮四县,隋开皇初废郡,故治在今山西武乡县故县乡甲水村。(百度资料)
http://s8/middle/4d90c9fbt9d50b160793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云是雾的山
后一篇:人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