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谱辈份20命名说看我公氏家族之祖训和家训。
(2017-04-29 04:52:45)
标签:
公衍余公衍余话题言语公梓汶公文化 |
分类: 杂文.杂谈.评论 |
言语家族文化论坛之五:从家谱辈份20命名说看我公氏家族之祖训和家训。
临沂电视台找我拍摄家训节目时,问我咱们家族有没有共同的祖训或家训,这个话题还真不好回答,严格说来,能够被大家公认或者被正式定义为公氏家族家训的,可以说没有。所谓的家教家风等提法多在族谱序言或跋中零星提到。但若问涉及到有关家训、家教或者祖训说法的,计算起来有三至五处。最完整的当属是民国年间12本家谱中公巍东在跋中提到的:“以孝友德行为本,以勤俭耕读为业,勿尚机诈,勿染浮糜,穷勿失义,达勿离道。尊族敬宗,克绍先业,潜学勤思,忠厚奕世。”——言语我将民国12卷家谱中巍东的训导总结简化而成。
再就是,据公鼐后人的说法,公鼐的家训是:教子孙两条正路日读日耕,绍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公鼐当然是咱们家族的骄傲,但他再伟大毕竟也只是代表景仁祖一个支派。
其他的,铁城公毓袖支派16字家训:勤劳节俭忠孝信用,敦厚务实谦卑忍让。只是增仁祖的一个分支,更代表不了公氏家族共同的祖训。
最早的祖训,却应该是清朝乾隆年间续谱时在命名说中20字辈分所隐含的意义:
“肇毓东方懋 丕惟衍续绵 允中怀敬慕 尚式广宗传 。”元栋祖在“命名说”中对二十辈字的寓意作了解释。特别强调后人不得与祖宗争字,要学孔孟曾颜之家立字以序,以“韵便于记诵、寓之以义,正非漫然,吾族遵而行之。”。
那么20字辈分命名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不只是为了理清后代辈分关系,其实也蕴含了咱们公氏家族的发家历史和目标愿望,也就是具有家训或祖训的含义,请容许我进行一一诠释:
“肇毓东方懋 丕惟衍续绵 ”“肇”:开始,打基础。“毓”:生长,发育,茂密。“东方”:指东蒙公氏。“懋”:茂盛的意思。“丕”:有“大”“一”“发扬”的意思。“为、衍”,指鲁昭公的两个儿子:公衍和公为。“续”:延续,“绵”:绵长。
组合起来就是:我东蒙公氏家族,从公衍公为开始,就像那刚刚从东方升起的太阳和刚刚出土发芽的植被那样,灿烂茂盛,绵绵源长。
而“允中怀敬慕,尚式广宗传”更是道出了咱们家族兴旺发达的核心,其中蕴含了一个“三世忠孝,感天动帝”的故事:元末兵荒,蒙邑有山寨十八,皆悬崖峭壁,四方百姓多投此避乱,豪强因以兼并、互相残杀。于上东门左右寨,众推公海为寨主,公海文武兼备,他治兵力、定刑罚、赏无私,当贼寇来时民众聚一起自我保护,寇散时则耕种一方,当地百姓赖以生存!百姓称赞他,地方官员举荐他,官至万户。元末明初,他戊边辽东。公海生四子,最小的儿子叫公守敬。明洪武中,政令三户出一丁为军,年至四十儿子可代替服役。公海戊辽东到期,守敬毅然携妻带子替父服役。当走到登州,同去的人大多因被海所阻而归,唯公守敬把十个月大的幼儿托嘱给一个姓葛的同行者挑回家,让诸兄弟代为抚养,他携妻乘船越海抵辽东,父得以归。守敬到辽东后又生下了世亮、世杰、世原三兄弟。且说公守敬的长子公先先,天性聪慧好学。郭先生精算法教,乡教里中,子弟多学而不解,公先先才八岁,嘻玩游至学府,从窗口伸进头答:“这有何难!”先生惊异,问了他几多问题,皆回答正确,便收留他,略加指教,轻松毕业。公先先年十六岁时,经多方询问才知道其父母尚在,便哭闹着去找其亲生父母,以至采取绝食办法,诸伯无奈只好听任他去辽东边疆寻亲。公先先辗转反侧到了辽东军营,父子竟不相识,直到看了他脖子后的黑痣,才敢认出,父子抱头痛哭,此举感动了当朝戍边将士和官员。又因他懂得边防守卫,且精于算数,推荐他做总镇,遂代原伍。役期满,回籍山东,行省辟为掾史从备,倭任登州备御开平,皆有军功,于是授予他北直隶顺德府广宗县丞一职。后因病退归,举家归故里时,只用两只驴载着行李,子女皆徙步跟随,廉洁之举,无不令人敬仰。自此后公氏家族渐显兴盛,代有名人出,此乃累世孝行也。
听完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后10个字的含义了,其中的仰慕崇敬之“敬”是指忠孝大义之公守敬,而“广宗”传是指广宗县丞公先先之聪慧和廉洁。这个20辈的接力因此成为公氏家族代代相传的祖训家训,也就合乎情理了。
附:公氏家族宗祠通用联——也带有家训的性质。
1、公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公爵启姓;
松阳阀阅。
——佚名撰公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竭忠规主;
王爵矢公。
——佚名撰公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公仲。下联典指公俭(失考)。
2、公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家臣论夺情事;
孝与指陈至切。
——佚名撰公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隆庆进士公家臣,号东塘,蒙阴人。授编修,以论夺情事忤张居正意,被谪泽州判官。下联典指明代万历进士公鼐,字孝与,蒙阴人。由编修累官礼部侍郎。时群小植援乱政,鼐屡有论列,指陈切至。引疾归,后落职。
3、公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卫荆善居而享誉;
楚闾忠介以成仁。
——佚名撰公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卫国大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孔子称之。下联典指春秋时,楚昭王之族人公子闾的事典。白公胜作乱,欲立闾为王,劫之以刃。闾曰:“吾闻辞诸侯者,洁其行也。今子见国而忘主,不仁;劫白刃而失义,不勇。子虽告我以利,威我以兵,吾不为也。”白公强之不可,遂杀之。
4、公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家宰不为,见称宣圣;
歌田未与,宁忤烈侯。
——佚名撰公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齐国人公皙哀,字季次,孔子弟子。孔子曾称赞他说:“天下无德行,我的弟子多数做了家臣(家宰,卿大夫的臣属),只有季次未曾做官。”“宣圣”,即孔子。下联典指战国时赵国人公仲连。赵烈侯爱好音乐,想赐给郑国歌者枪、石每人万亩田,公仲连顶住不给办,甚至装病不上朝。后任赵相。
5、宣公庶子,堂堂且正;
——佚名撰公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曹国宣公庶子公子欣时,字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辞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节乎?”下联典指周代名人公子元的事典。相传公子元为孔子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