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与花果
(2011-05-23 07:56:05)
标签:
女人女性花与果实女人与花梓汶公公衍余情感 |
分类: 散文选 |
女人与花果
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诗人,第一个把女人比作果实的人是猎人。
因为女人的美丽和柔性,古今中外的文人们异口同声,为女人们创造了一部最美丽的词典,描写女人美丽柔情的文章浩若烟海;然而,因为有红颜祸水之说,也是这些文人们通过宗教的文学的方式对女人作了最恶毒的诅咒。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千金小姐的称号就挂在了所有人的嘴上,刚咿呀学语就被誉为祖国的“花骨朵”,人类的未来;尤其是“花季少女”这个词汇,我相信是赋予女人的最美丽圣洁最贴切不过的比喻了。从花蕾、花卉、花瓣的形象到酸涩的雏果到成熟的果实,几乎包含了女人的一生。
恋爱期的女人是最美丽的,然而此时的女人只能叫做“女子”,或“美人”、“情人”,在中国曾经有个很独特的叫法——“识字班”,其实是酸涩的青果,需要认真调制才发出清香味。这是一个火红的年龄,如初夏五月奔放着的花,早熟一点的若红樱桃或紫红的桑葚,但红颜易老,红的快衰败的也快。所以好花不常开常在,女人的悲剧正在于此。婚后的女人也就是少妇,是最幸福的,所以叫“爱人”。这是一个流着蜜的年龄,是熟透了的桃杏,被爱情包裹着,浑身透着香气,流着甜蜜……然而,此时的女人,严格说来还不算是真正的女人。此时的她多半只是懂得如何左右男人或讨男人的欢欣,从某种意义上说,她还只是果实,是男人掠夺回家的战利品而已,未必具有完全的人格和权利。
真正到了40岁以上能被叫做母亲的女性,此时淡定了心态、美貌、荣华和利益,方可称其为“女人”。能称其为“女人”,其实并不容易,需要涵盖很深刻的内涵,像斯琴高娃和潘虹所扮演的角色,或者垂帘听政或者相夫教子,平衡儿媳间的关系,受人尊敬,所以才有千年的媳妇熬成婆的说法,成为“婆婆”后,女人的地位才真正树立了起来。此时的女人是核桃、栗子、白果,是带着硬质壳的果实,外壳粗糙,但内核丰富,她们已经是修炼至深的家庭寄托,但是,有些女子或许一辈子也成就不了女人,原因就是她一辈子也无法树立自我尊严,一辈子寄附于男人的膝下,只是烘托男人伟大的一朵花而已。
母亲的形象日显伟大,是在我婚后才感觉到。看到她老人家善良隐忍,豁达幽默,在儿媳间鼓励赞美;老人家的一笑一言一动,谈笑自如的风度,一下子显示出了高贵。而少年不知家和愁,中年后才真正懂得了母亲的不容易,也就知道了女人的不容易,女人的形象才一步步伟大起来。陪着母亲晚年的那段岁月就显得弥足珍贵,母亲的随便一个关爱,都包含了很深刻的内容,母爱的伟大在那个时候就成了女人的伟大。
把女人比作果实,严格说来是对女人的不尊不敬,其实是封建制和奴隶制度下对女人的蔑视,女人成了供男人们争夺的战利品,女人成了男人们发动战争的根源,男人争夺金钱的目的似乎也是因为女人。女人成了男人们享乐的工具,却又平白无辜地成为男人们指责和诅咒的牺牲品,这真是女人的悲剧啊。
我的诠释是:少女是圣洁的,母亲是神圣的,女人是伟大的。尤其是看到那些白发苍苍,仍在为生计忙碌着的母亲,不管她是谁的母亲,总给我一种肃然起敬的敬畏感。
女人不是谁的花更不是谁的果实,女人是站立在天地间的一棵树。
————言语仓促写于2011年5月23日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