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与天真
(2010-06-17 06:17:20)
标签:
天真信仰人生目标梓汶公教育 |
分类: 杂文.杂谈.评论 |
世故与天真
目前的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金钱和知识,而是天真。
天真是人性中最圣洁、高尚、纯真、积极的秉性,天真是做人最不能丢失和失却的本性。
屈原太天真了,怎么敢说“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呢?面对楚王的不信任和同僚们的打击,他天真地认为“虽九死而未悔”,更不该为了所谓的理想,投入汨罗江而死。李白太天真了,62岁时还身披甲胄上战场,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苏武、文天祥、于谦、林则徐等都太天真了,历尽磨难屈辱,却抱定爱国忠君之心,以求“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辛弃疾、鲁迅等太天真了,他们手笔并用,将毕生的目标锁定在弘扬民族正气爱国之志上。他们的行为,让当代人不理解,他们为后代留下了什么呢,他们究竟获得了什么呢?
更加无耻的是,历朝历代的皇权统治者们,他们惧怕文人们的天真理想,却又十分需要他们的这种近乎愚忠的忠君思想和无私奉献精神。当国家需要弘扬爱国献身精神的时候,他们就推出这些精神文化巨人来,需要堵住他们的嘴压制他们的言行的时候,他们就毫不留情地屠戮他们的肉体和精神。所以,一代一代,总有不同时代的精神殉难者出现。
天真的丢失或者说被阉割,是目前我们这个社会最可怕的现象。极度的实用主义金钱主义,是最落后的人生理念之一,也是中国最缺乏世界竞争力和挑战性的祸根。西方势力一方面病垢我们的如此劣根性,暗地里却又在助长着我们的这种贪婪和自私。文化的缺乏,本质上说就是纯真人性的丢失,自私让我们国家的人民失去信仰、团结、向上的动力。
如果都像和珅那样老练世故,精于察言观色,巧取豪夺,社会财富将如何公正分配?如果都像郑板桥提倡的那样 “难得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社会风气将如何清正?如果这个国家的民众都达到佛禅的境界,无欲无求了,省心、淡定是必然了,可是,社会如何发展,人活着还有什么激情和劲头,人活着还有什么目标?
我不止一次地呼唤天真,可是,中国的父母们却无时无刻不在向孩子们灌输着老练世故的人生哲学,只有文人这个群体还在做着天真之梦,他们也就成了这个社会分子中最“不谙世事”的一族,文人的地位也就最差,为了生存,一些人沦落为“走狗”和“野狗”,很多正统的高傲的学者也不得不屈身于市场经济的“世故”“眉眼”下。天真、理想的缺失,一旦成为知识人的通病,这个时代将如何唤回真情、善良、教养和美学?
归来吧,天真!天真是人性中最值得弘扬的本性,天真是一切创造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