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西方文化差异在生活细节诸方面的表现

(2009-08-10 09:18:06)
标签:

哲学

社会学

格言

箴言

比较学

文化

分类: 格言.哲理.宗教

东西方文化差异在生活细节诸方面的表现

——言语,于1999年

★在吃、穿、住、行(衣食住行)方面

●吃(饭):“民以食为天”、“食不厌精”,吃在中国被列入头等重要之事,中国人在吃上的讲究是其它国家无法比较的,没有不敢吃不能吃的食物,吃的花样之多、内涵之广,色香味、情趣、文化,皆融入其中,美食家遍地皆是。逢年过节、聚会、红白喜事,更是吃为上,吃的质量、花样之讲究,或粗淡或精细、或冷菜或热菜、或大餐或小席,代表着客人的身份和规格。原始的吃喝受经济条件限制,而今的吃喝简直是一种变态的仪式,甚至成为政治活动的副产品。而西方人在吃上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他们注重的是营养,象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等,而且仅仅是吃而矣,更不会赋予吃那么多的内涵,温饱问题实在不是人们所最关心的问题。

●穿(衣):讲究穿戴在中国是从官到民从城到乡逐步流行起来的,说流行什么常常一窝风,什么喇叭裤、紧身裤、牛仔裤、太子裤、老板裤都曾风光一时,穿衣戴帽也是身份的象征,以衣看人,以貌取人,这沿袭了中国封建社会“宫服级品”的思维习惯,春秋战国长褂马袍、唐装霓裳、满清旗袍、民国长衫及中山装、文革绿军装、红袖章……,中国人的穿衣戴帽无不刻印着时代的烙印无不和政治有关和大众习俗有关。

西方国家在穿着上差异很大,其中以美国最为自由、随和,生活装、休闲装、运动装、晚装、工作服、睡衣五花八门,全凭个人爱好,不太受大众瞩目,而英、法、日等国则在时装上比较讲究,礼服和工作装大不相同,但不趋俗不随众、独具个性、讲究美学则是一致的。

●住(所):中国老百姓除了对吃极为重视外,最关心的就是住(所)了,豪宅、深宅、大院----那封闭的墙院结构,甚至阴宅墓地也都建设得富丽堂皇。在住宅建设上的投资往往倾其财力,在中国人看来阴阳宅代表着其家势、财力、地位的显赫,即所谓的“门面”。“住所”是家的代名词,禁忌的内容也格外多,而西方人对住所看得就没那么重,他们不注重外表,讲究内容,讲究的是舒服、实用、简捷、方便,而且,住无定所,天下为家,更没有那么多的禁忌。

●行(交通工具):象穿一样,行,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才逐渐讲究起来的,从步行到骑自行车、摩托车到家庭小车,讲究方便舒适迅捷和便利。旧社会坐八抬大轿是最荣光的。所谓“大车”也不过是手推车,浩浩荡荡,代表着身份和家势,而今,小矫车的豪华水平也代表着身份和权力、财富,只有款爷高官们才能坐好车,有小车者自然威风八面,拥有一辆小车是国人现在正在做的美梦,至于坐飞机更是许多人没有尝试过的。而西方人(当然是指发达国家),家家有小矫车就象我们的自行车一样,只是一个工具而矣,至多是外出兜风工具,当然,赛车和高级轿车也是富豪的象征。

●喝酒:中国的酒文化其内涵深不可测。中国人聚一起喝酒必是在欢庆什么、纪念什么或哀悼什么,至少是为了加深感情、联络感情、回报感情或在经济上、政治上、人际关系上有所牵连,酒与礼节、关系、目的相联系,中国人见了面总是问:“何时聚一块撮一顿?”,一方面暴露了生活水平低下,另一方面是在表达和传递一种情感信号。至于酿酒历史、酒令、敬酒劝酒领酒对酒、酒笑话、酒故事更是数不胜数。

而西方人喝酒,多为休闲、聊天或谈生意,至多是为了发泄情绪寻求刺激,答谢朋友。另外,抽烟、喝茶,中国人对此情有独钟,常作为饭前饭后(表示对客人尊重)的一道程序和赠送亲朋好友的礼品,而西方人只是把咖啡作为消闲物品,很少把食物作为礼品送人。

 ★文学,艺术,科学,教育,体育

●历史:中国是最爱炫耀历史的民族,中国历史在世界历史中恐也是最丰富多彩的当然也是最痛苦最曲折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列国战乱史、皇宫斗争史、权力困轧史,与君臣、宗族、忠孝、派系丝丝相关。中国人对祖宗对历史的膜拜,恐是其它国家无法比的,历史自豪感总被作为激励后人,炫耀于世界的资本或例证。而西方人多注重现实,关注眼前利益,对历史就不怎么感兴趣。“古为今用”是中国人对待历史最擅长的策略,所以中国不乏历史学家、文物鉴赏大师、金石录专家、训诂学专家、××研修生等学院派大师。中国的考古学家主要的任务是考究人文历史,如何证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事事考究第一,而对地理结构、环境变革、生物进化等民生和科学领域就研究的很少。

●教育(儿童、中学、大学、大众):学校教育仍没有摆脱“灌鸭式”模式从家庭教育到大众文化传播,以说教式为主,几乎完全按老师(师长)们价值模式去铸造。中国儿童接受教育应该说最全面、系统,按部就班,有逻辑和递进关系,智力开发效果好,但创造力、想象力太差,自我意识、独立操作能力差;公众教育渠道单一,大都通过政府宣传机构强制进行,因而效果一般。而西方教育,多通过民间渠道,自发进行,注重自身能力、个性、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因而国外学者之敬业精神、创造性一般要强于我们,但在记忆力、逻辑推理上往往就不如我们。

●电影艺术:中国电影讲究情节完整、刻画人物个性,注重政治说教或伦理,节奏感慢,故事性强,铺陈内容多赋予其部分功利色彩。而西方电影追求上座率,讲究惊险、刺激或幽默,以娱乐消闲为主,画面美感强,节奏快,讲究摄影艺术和娱乐性而看淡文学艺术性和社会属性。

●哲学:中国人最爱讲大道理喊大口号,但真正能影响世界的哲学家只有孔丘一人,中国人信奉实用主义、讲究实惠,但自古至今忽视人性中的个性成份,推崇人在集体中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事实上,中国的哲学一直是官本位学说,封建仕大夫哲学,老百姓认的则是“理”,公众形成的习惯和意识。而西方哲学多涉及人性、人本、人道、人伦,出现了一大批哲学家,对人性的研究极为彻底。而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和平民的实际自身追求往往相差很遥远。

●体育:中国体育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之前多为民间娱乐活动,全民健身意识也是近几年才兴盛起来的,中国的体育以官方投资为主,现逐步发展成职业化,由民间投入资本,但体育中夹杂进了太重的功利成份,而西方人也把体育渐膨胀为一种民族精神和引以自豪的寄托,把竞技体育称为“和平年代的民族战争”。体育更加商业化产业化,公司为了利润,球队为生存和名声,球员为个人利益和名声,体育已成为一项最光彩的产业。

●文学,我敢断言,中国的文学水平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只是汉文字丰富内涵,外国人欣赏不透,消享不了,中国的文学大师,从古到今随便捡出来一个也不逊于泰戈尔、莎士比亚、歌德等等,中国含蓄的民族性格,柔中带刚的秉性就象一缸浓酒或一壶茶水,需要细品才能品出滋味,不象西方人感情外露、思维单向,他们只是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创造而矣。尤其重要的,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一直在鼓励文人治学治道,推崇华彩文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千古文章成为晋升官场的阶梯。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科学而非文学,中国人中喜欢写文章当作家的人恐怕比整个西方的文人总和还要多。

 

政治,法制,道德

●政治:象哲学一样,中国人是最爱讲政治的,从封建社会文字狱到文革时期“革文化之命”,中国人无时不被一种政治气候笼罩着、约束着,言行必小心翼翼,在文化界、政界等各阶层都已形成了严肃的政治观念,随便采访一个老百姓,他都会大谈一番政府的政策好、措施得力,民心所向云云,就象进了集中营培训了一样。但其实中国人又最不关心政治,只注重自我。西方人表面上看淡政治,事实上对于法律所赋予的政治权力却毫不马虎。政治参与意识很强,从选民的投票率最能表现出来。

●法制:西方是一个法制国家,几乎一言一行都有法律制度约束,“三权分立”“新闻宣传自由”是对社会行为最好的监督,党派、权利彼此相互制约,法制意识成为公民自觉的行为;而中国人几千年来是“人治”为中心,法律意识淡薄,有法不依现象比比皆是。中国人处理问题最擅长采取中庸、圆通、和解的办法,宗族、派系、各类关系介入纠纷比法律似乎更有效,人情高于纪律甚至高于法律是不争得事实。

●道德:中国人的道德观是以贞节、忠君、诚信等自我约束为主基调,而西方人的道德观则主要从维护人权——他人的和自我的角度,中国人的道德观体现在传统习惯认可上,而西方人的道德观则主要体现在日常细节的自律上。

 

★职业、种族、爱国、敬业、冒险

●爱国: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其爱国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太相信自己的国家的富有和民主程度,像日韩等国家是凭籍其高昂的民族魂及坚韧的性格,他们的爱国大多发自内心。而中国人爱国,其动机主要是处于民族自尊感及社会教育,靠相互感染,一个人则很难保证其爱国真情。但国人的排外情绪则很严重,另一个极端则是崇详媚外。有些人象“汉奸”“假洋鬼子”之流,对外国所知皮毛,作为“井底之蛙”,一旦跳出了井台就会鄙视自己的文化。谩骂自己的祖宗。

●敬业精神:西方人到三十五六岁甚至四十岁照样踢足球,七十岁仍在商场上搏杀,“工作狂”比比皆是,对业务精益求精,对事业的关注和认真程度令人敬服,而国人提倡激流勇退,干什么都讲究“度”,“钱”挣到一定程度就不愿再努力了,小富即安心理较强烈,对工作的热情远没有西方人那么敬业。

●责任心:国人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西方人那么爱管闲事,喜欢做“国际警察”,他们动不动为那些与已毫不相干的事走上街头抗议游行,甚至说他们是吃饱了撑的,根本就不理解外国人的社会责任心有多强,西方人对妇女儿童对穷人对过路人的关爱程度更令自认为文明之至的我们感到羞愧,我们多的是对别人的戒备心和多疑。

●冒险精神:西方人的冒险精神是我们国人所无法理解的,斗牛、攀援、极限运动、探险……,尤其是衣食无忧的人对于冒险事业的执着与不懈,让我们不理解。而国人求平稳求安乐的思想特别严重。

●宗教:西方人对宗教的信仰是深入到骨子里,而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多是带有功利性的,主要是追求形式上的信仰。

●职业:国人对于职业的看重程度远远要强于西方人,因为,我们的职业意识是相对固定求稳的,而西方人对职业的态度就显得比较散漫和看淡,一个人的一生不知道要变换多少职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