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减法教案及评课稿
(2009-05-01 12:28:18)
标签:
加减法小数点末尾加数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自主列竖式计算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弄清”小数点对齐”和”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并能体会和总结出小数加减计算的一般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构建加减法认知体系.增加比较迁移的意识和能力.
3.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自主列竖式计算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弄清”小数点对齐”和”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并能体会和总结出小数加减计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
1.创设情境,提供信息
师:同学们在学校看起来都很乖巧,在家里也能当个好孩子吗?
生:能.
师: 你今天一回家,妈妈刚好烧菜的调料没了,你愿意马上帮她买吗?
生:愿意.
师:好,请看.(出示图片)
生:盐、酱油、油.
师:
嘿,超市的价格都是以分为单位的吗?
生: 1.85元、1.2元、39.65元.
2.提出问题,构建材料
师: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前预设:
师: 怎么列式?
185+120
追问1: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学前预设:
追问2: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学前预设:
3.复习旧知
师:这个你能列竖式计算并进行验证吗?
生1:说明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2:评价.
4.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 这些算是和刚才的一样吗?
学前预设:
揭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小数的加减法.
二、
1.
师:那这些题目你也能算吗?
生:能.
师:那就尝试用竖式算一算,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进行验算.再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 动手计算
2.
学前预设1: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
生:数位对齐,从最低位开始对齐.
师:1.85中的5和1.2中的2分别是哪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数位对齐了吗?
意见:5表示5个0.01 ,2表示2个0.1,不是同一个数位上的数.
师:谁有不同意见?
学前预设2:
师:怎么解释你的竖式?
预设:1.85和1.2中的1都是个位上的数,表示1个1,所以要对齐;8和2都是十分位上的数,表示8个0.1和2个0.1,所以要对齐.
追问:那5呢?(提示:5跟谁对齐啊,没有了怎么办?)
预设1:…
预设2:可以在1.2的后面加0和5对齐.
追问: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前预设: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加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那你能说说你的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学前预设:两数相加,从低位开始加,每个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追问:那3.05的0能去掉吗?
生:不能,大小变了.
学前预设1:
师: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进行相加.
师:还有不同的验证方法吗?
学前预设2: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根据
师:竖式为什么这样列?
学前预设:根据数位对齐,3和1都是个位上的数,分别表示3个1和1个1,所以对齐,后面的也一样.(具体说出来)
追问:那你的结果(1.20)能证明原来的竖式计算是对的吗?
生:根据小数的性质,1.20和1.2是一样大的.
师:通常我们为了书写方便,都把结果小数的末尾0省略不写.
学前预设:两数相减,从低位开始减,每个数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就向前面一位借一当十再减,够的话就直接减.
3.
师:观察这两个竖式,你还发现了什么?
预设:小数点对齐.
师:啊,不是数位对齐吗,怎么小数点也都对齐了?
生:小数点对齐数位就自然对齐了.
追问:那这里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前预设:他们都要相同数位对齐,而且都是从最低位算起.整数要从个位开始对齐,小数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板书 小数点对齐)
三、
1.
师:那你能根据自己的归纳完成剩余的题目吗?并进行验证.
2.
师:你会算,那你会判吗?
3.当裁判
师:这么会判,能请你去我们学校当一次裁判吗?
姓名 |
普通话得分 |
内容得分 |
总分 |
小丽 |
8.61 |
0.43 |
|
小红 |
8.54 |
0.67 |
|
小强 |
|
0.73 |
9.31 |
(1)如果你是裁判, 你会判谁得冠军?说出你的理由
(2)小强普通话得几分?
4.猜数
师:既会算,又会判,还能猜吗?
9. 8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生:…
师: 总结.
(该课于2009.4.30开在锦湖实验小学四年2班 由上望六小马婷婷老师做课)
我的评课稿:(参考)
1.做课者具备较好的教材灵活处理能力,将原来的2004年的奥运会的例题改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上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入,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上课的仪表端正,仪态大方,整堂课比较出色的是一直很镇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比较关注。学生质量也比较好。老师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3.整堂课的思路比较清晰,从情境引入到新课教授,到练习的设计,最后总结,有条不紊。当上课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不出想要的减法算式时,老师提示的“你能提出一道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体现了马老师课堂机智的运用。
建议:
1.规范使用数学语言,小数计算的方法可统称为“计算法则”本人觉得比“道理”要合适。生跟着你的思路下来说出“验算”时我觉得挺合适,没有必要说成是“验证”。当其中一位同学回答不出来时,请同桌帮他“说明”一下,“说明”何解?其实只要说,“那请同学来帮忙”就可。
2.素材选择比较合理,但觉得不够,没有整数减去小数这一教学设计,学生不一定会做,如可在练习时设计5-0.41这类需要在5的末尾添上小数点,添上小数末尾的两个0时候才可以去对齐小数点再进行计算的题目。生可能会因为一位数减去两位小数没学过而产生矛盾冲突,怎么减?(参考融合王贤同老师的说法)。这是小数加减法里“补0”的计算,我觉得应作为一块新课内容纳入。
3.有些细节讲得太过详细,像“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中间的0能不能去掉”提示一次我觉得画龙点睛,提示两次,显得突出重点。但这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得不到学生想要的答案时的反馈的热情比较低,当学生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时,老师的音量一下子提高流露出的欣喜可能让部分学生受挫。老师在引导的时候做得比较多,学生交流比较少。
4.细节问题:板书杂乱。重点算式可老师自己列出,不需要请很多同学上来列,而且最好先让学生同步算完再请生上黑板板书。课件出现错误是硬伤。口头禅“啊”;“好的”比较多,个人认为没有必要。
练习设计得很有层次,时间不够,比较遗憾。
以上仅为个人想法,仅供参考及本人自我提醒,不作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