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七言格律诗的平仄与押韵

(2016-06-03 07:11:09)


谈七言格律诗的平仄与押韵

文•沈纪鸣2007-03-09  (2008-04-25 10:39再稿)


  

   闲人引读

   文作者很谦逊。

本人赞同使用《中华新韵》的观点。

现今创作的诗品是给现在的和后来的人看的。

人们已经习惯了现今汉字的声韵,没有专业需求,谁还去管同一个字在古代如何发音。

恪守某些现已弃用的古韵,除了能表示造诣高之外,已无实用意义,且人为制造了阅读困难。

谁会为了读一首诗去学《平水韵》?徒把读者逼跑了。

排除研究文学发展史的必要之需。

现今了解《平水韵》主要是为了读懂古诗,而古人是绝不可能读今人所写的诗。

除了格律诗本身难度大之外,抱残守缺地恪守古韵,是格律诗难以在民间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的论述很到位,很实用,尤其是对初学者。

掌握好文中的要点,做出的诗品起码工整。若用词得当,意境也好,就成为佳作了。

 

实际上,我们的很多作品都经不起用格律认真严格推敲。从实用角度讲,意境为首,格律次之。

因为,既使格律分毫不差,而无动人的意境,乏味到别人读不懂你在说什么,也是毫无意义。

 

反过来照样不对,既然写格律诗,而毫不顾忌格律要求,那还不如写自由体了。

说严重点:拉大旗当虎皮是虚伪,糟蹋了格律诗。

 

记得早前本人曾发过此文和一两篇类似文章,需要者可自己从目录中查找。

祝您成为诗苑中的新秀,为中华诗坛增添色彩。

  

  

    原文:谈七言格律诗的平仄与押韵

 

前不久,看了一位博友的一个贴子《28式格律表》,其中有七律6种,七绝6种,很不错,方便初学者使用。

而后又见一些博友,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真谛,便依照其表填写了一些格律诗,虽无错,但是显得生硬了些。

 

其实,写诗与填词是很不一样的。不能仅仅照表填字,应该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方能游刃有余。

填词,一般在词谱上表明何字为平,何字为仄,何字可平可仄,没什么可变通的,照单填写便是。(这里不说意境)。

 

写诗要灵活的多,理论上说,除了押韵字,其它的都可以变通。当然变通得有规则,另外变通的部分不能太多,否则那就不叫格律诗了。

 

当然诗有与词不同的条条框框约束着,比如对仗,粘对,拗救、起承转合,等等。所以写诗特别是律诗的难度,要大于填词。

 

下面谈谈七言格律诗(七律、七绝)的平仄与押韵:

 

一、平仄声古代和现代是不同的

现代人使用普通话。普通话分4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前2声在诗词新韵中为“平”声,后2声为“仄”声。

 

代表作为《中华新韵-14韵》。

 

古代的发声与现代人不同,在诗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宋元时代的《平水韵》。

 

比较一下两本韵书,你就会发现,许多字在新韵和平水韵中,读音的平仄声是不同的。

初学者建议使用新韵,等到入门后再看平水韵。用平水韵能更好地读懂古诗词。

至于方言,一般不入诗韵。古今都如此,因为其适用的范围小。

 

二、平仄在句内须交替相间

在格律诗的每一句中,平仄声都必须交替使用,七言格律诗共有4种句型:

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每一句七言格律诗,都离不开这4种句型。

 

三、“135不论,246分明”

135不论,246分明,

说的是第135字可平可仄;

而第246字则不可以变动平仄声。

但是这种说法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要避免“孤平”和“三平三仄脚”。

 

所谓孤平,指的是在“仄平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3字不可以用仄声,否则,就会变成“孤平”—— 即除韵尾外,整句只有1个平声。

当出现孤平时,则必须使用“拗救”,即第5字改为平声。

 

所谓“三平三仄脚”,即在“平平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和“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5字不可以改动平仄声,否则,末尾3字变成同一声了。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可以使用拗救,但要牵涉到对句,很麻烦。

 

相比较而言,首字是最灵活的。

如果因为需要,偶字即246字必须改动平仄声,则必须用“拗救”。如在“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6字要改成平声,则第5字则须使用仄声;同时在对句中也要作相应的变动。很麻烦。其它的类推。

建议不是高手,不去玩这东西。

 

四、关于“粘对”与“循环”

格律诗每两句形成1个联,这样七律就有4个联,七绝就有2个联。最常用的联有以下4种:

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3、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前两种用于首联,后两种可用于所有的联。

平仄声在联内的“对”:在本联的上下两句中,对应的字平仄声要不同,特别是246字,这叫做“对”。

平仄声在联间的“粘”:在联和联之间,即在上联的后句与下联的前句之间,246字要使用相同的平仄声,这就叫做“粘”。

由于粘和对的作用,所以产生了“循环”:即在律诗中,前4句与后4句形成循环。

当首句不押韵时,第5678句重复第1234句的句型;

当首句押韵时,则第678句重复第234句的句型,同时首句与第4句的句型相同。

 

五、句末字和押韵

句的最后一个字,即第7字,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

一般地说,奇数句(第1句例外)不押韵,偶数句押韵。奇数句的末字与偶数句的末字的平仄声相对。

所谓“押韵”,就是偶数句的最后1个字,使用相同的韵母和相同的平仄声。

首句是否押韵?常用的是首句押韵;一般认为,如果首句不押韵,则须使用对仗。

押平韵,押仄韵?一般使用平韵,少数使用仄韵。而且要一韵到底,不可中途变换。

避免“踩韵”。所谓踩韵,就是在357句的最后1个字,使用了与偶数句末字押韵相同的韵母。

 

初学者一般宜使用《中华新韵-14韵》,因为它是在普通话的基础上编成的,说白了就是把新华字典中的字分分类而已。等到入门后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下《平水韵》,以便于感受古诗词。

 

国家有关权威学会推荐:倡今知古,双轨并进。我支持这观点。

 

中华新韵-14韵的目录如下:

1、麻   ia   ua

2、波    uo

3、皆  ie   ue

4、开  ai   uai

5、微  ei   ui  (uei)

6、豪  ao  iao

7、尤  ou  iu  (iou)

8、寒  an  ian  uan

9、文 en  in(ien) un(uen)

10、唐  ang  iang  uang

11、庚eng  ing(ieng)  ong(ueng)  iong(ueng)

12、齐  i er u

13、支  (-i)(*)零韵母

14、姑  u

 

七言如此,五言以及排律亦可推而论之,在此不多言了。

 

纪鸣不是诗词文学专业人士,只是一个资深的诗词爱好者。此文写的是比较基础的东西,并没有往深处开挖。过于深度的东西,不属于我这样普及型的贴子,我还是多听多学少讲为好!

 

写作此文的主要目的:

1、为了普及格律诗的基本知识,献给博客上广大诗词爱好者中的初学者;

2、与同好交流切磋,更欢迎高手批评指正,纪鸣在此先谢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