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七言格律诗的平仄与押韵
(2016-06-03 07:11:09)谈七言格律诗的平仄与押韵
文•沈纪鸣2007-03-09
本人赞同使用《中华新韵》的观点。
现今创作的诗品是给现在的和后来的人看的。
人们已经习惯了现今汉字的声韵,没有专业需求,谁还去管同一个字在古代如何发音。
恪守某些现已弃用的古韵,除了能表示造诣高之外,已无实用意义,且人为制造了阅读困难。
谁会为了读一首诗去学《平水韵》?徒把读者逼跑了。
排除研究文学发展史的必要之需。
现今了解《平水韵》主要是为了读懂古诗,而古人是绝不可能读今人所写的诗。
除了格律诗本身难度大之外,抱残守缺地恪守古韵,是格律诗难以在民间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的论述很到位,很实用,尤其是对初学者。
掌握好文中的要点,做出的诗品起码工整。若用词得当,意境也好,就成为佳作了。
实际上,我们的很多作品都经不起用格律认真严格推敲。从实用角度讲,意境为首,格律次之。
因为,既使格律分毫不差,而无动人的意境,乏味到别人读不懂你在说什么,也是毫无意义。
反过来照样不对,既然写格律诗,而毫不顾忌格律要求,那还不如写自由体了。
说严重点:拉大旗当虎皮是虚伪,糟蹋了格律诗。
记得早前本人曾发过此文和一两篇类似文章,需要者可自己从目录中查找。
祝您成为诗苑中的新秀,为中华诗坛增添色彩。
前不久,看了一位博友的一个贴子《28式格律表》,其中有七律6种,七绝6种,很不错,方便初学者使用。
而后又见一些博友,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真谛,便依照其表填写了一些格律诗,虽无错,但是显得生硬了些。
其实,写诗与填词是很不一样的。不能仅仅照表填字,应该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方能游刃有余。
填词,一般在词谱上表明何字为平,何字为仄,何字可平可仄,没什么可变通的,照单填写便是。(这里不说意境)。
写诗要灵活的多,理论上说,除了押韵字,其它的都可以变通。当然变通得有规则,另外变通的部分不能太多,否则那就不叫格律诗了。
当然诗有与词不同的条条框框约束着,比如对仗,粘对,拗救、起承转合,等等。所以写诗特别是律诗的难度,要大于填词。
下面谈谈七言格律诗(七律、七绝)的平仄与押韵:
一、平仄声古代和现代是不同的
现代人使用普通话。普通话分4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前2声在诗词新韵中为“平”声,后2声为“仄”声。
代表作为《中华新韵-14韵》。
古代的发声与现代人不同,在诗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宋元时代的《平水韵》。
比较一下两本韵书,你就会发现,许多字在新韵和平水韵中,读音的平仄声是不同的。
初学者建议使用新韵,等到入门后再看平水韵。用平水韵能更好地读懂古诗词。
至于方言,一般不入诗韵。古今都如此,因为其适用的范围小。
二、平仄在句内须交替相间
在格律诗的每一句中,平仄声都必须交替使用,七言格律诗共有4种句型:
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每一句七言格律诗,都离不开这4种句型。
三、“1、3、5不论,2、4、6分明”
1、3、5不论,2、4、6分明,
说的是第1、3、5字可平可仄;
而第2、4、6字则不可以变动平仄声。
但是这种说法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要避免“孤平”和“三平三仄脚”。
所谓孤平,指的是在“仄平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3字不可以用仄声,否则,就会变成“孤平”—— 即除韵尾外,整句只有1个平声。
当出现孤平时,则必须使用“拗救”,即第5字改为平声。
所谓“三平三仄脚”,即在“平平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和“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5字不可以改动平仄声,否则,末尾3字变成同一声了。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可以使用拗救,但要牵涉到对句,很麻烦。
相比较而言,首字是最灵活的。
如果因为需要,偶字即2、4、6字必须改动平仄声,则必须用“拗救”。如在“仄仄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6字要改成平声,则第5字则须使用仄声;同时在对句中也要作相应的变动。很麻烦。其它的类推。
建议不是高手,不去玩这东西。
四、关于“粘对”与“循环”
格律诗每两句形成1个联,这样七律就有4个联,七绝就有2个联。最常用的联有以下4种:
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3、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前两种用于首联,后两种可用于所有的联。
平仄声在联内的“对”:在本联的上下两句中,对应的字平仄声要不同,特别是2、4、6字,这叫做“对”。
平仄声在联间的“粘”:在联和联之间,即在上联的后句与下联的前句之间,2、4、6字要使用相同的平仄声,这就叫做“粘”。
由于粘和对的作用,所以产生了“循环”:即在律诗中,前4句与后4句形成循环。
当首句不押韵时,第5、6、7、8句重复第1、2、3、4句的句型;
当首句押韵时,则第6、7、8句重复第2、3、4句的句型,同时首句与第4句的句型相同。
五、句末字和押韵
句的最后一个字,即第7字,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
一般地说,奇数句(第1句例外)不押韵,偶数句押韵。奇数句的末字与偶数句的末字的平仄声相对。
所谓“押韵”,就是偶数句的最后1个字,使用相同的韵母和相同的平仄声。
首句是否押韵?常用的是首句押韵;一般认为,如果首句不押韵,则须使用对仗。
押平韵,押仄韵?一般使用平韵,少数使用仄韵。而且要一韵到底,不可中途变换。
避免“踩韵”。所谓踩韵,就是在3、5、7句的最后1个字,使用了与偶数句末字押韵相同的韵母。
初学者一般宜使用《中华新韵-14韵》,因为它是在普通话的基础上编成的,说白了就是把新华字典中的字分分类而已。等到入门后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下《平水韵》,以便于感受古诗词。
国家有关权威学会推荐:倡今知古,双轨并进。我支持这观点。
中华新韵-14韵的目录如下:
1、麻
2、波
3、皆
4、开
5、微
6、豪
7、尤
8、寒
9、文 en
10、唐
11、庚eng
12、齐
13、支
14、姑
七言如此,五言以及排律亦可推而论之,在此不多言了。
纪鸣不是诗词文学专业人士,只是一个资深的诗词爱好者。此文写的是比较基础的东西,并没有往深处开挖。过于深度的东西,不属于我这样普及型的贴子,我还是多听多学少讲为好!
写作此文的主要目的:
1、为了普及格律诗的基本知识,献给博客上广大诗词爱好者中的初学者;
2、与同好交流切磋,更欢迎高手批评指正,纪鸣在此先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