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小学二年级阅读教学的教法策略

(2008-11-07 15:37:57)
标签:

教育

生字

添字

课文

儿歌

校园

浅谈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教法策略

    我们现行施用的新教材鼓励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自主识字,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巩固所学之字。其实,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感的培养、语文素质的形成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础。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阅读为基石,整体把握拼音、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学习。阅读阶段的训练目标应做到了然于心,从而整体把握每一堂课,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如此,在教学中才能做到稳打稳扎、步步推进,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听读识字阶段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字字过目。识字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课文只是为识字设置的情境,其中有许多字学生并不认识,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中,朗读课文的要求应尽可能低些,以听入手,以带读、跟读和指读为主,重在培养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字字过目,出声朗读,边读边有意识的记忆生字。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这阶段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课文语言浅显平直,一读就懂,无需教师在内容上多作讲解。课文是提供了一个识字的生动环境,使学生不枯燥的学习单个的汉字,通过读文,在鲜活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故,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多带领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注意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有良好的听说习惯,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因此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听别人说话要专心,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听说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必须把培养听说习惯作为组织教学的一个抓手,提出明确的要求,运用各种激励的手段,利用学生群体中榜样示范来督促学生按老师提出的听说要求努力去做,并通过以后不懈努力,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定型习惯。
【课堂实录片断】
课文《阳光》(教学的第二板块,听录音读文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
1。要认识生字,办法很多。今天老师先教大家第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通过听录音来识字。
   我们不仅要认真听录音,还要仔细看着每一个字宝宝。听听文章里的这些字都读什么出示全文)
今天呢,我们在听录音的时候要注意听清十二个字宝宝的读音。(听录音)
2。刚才,大家都听得很认真!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这几个字(出示生字)看一看,你认识吗?
    可能有些同学还不太清楚,下面再听老师来读一遍课文,这回,可要努力听;你觉得都会读了,也要认真听。
    想要学好本领,就请竖起耳朵认真听,睁大眼睛仔细看。(师范读)
3。这下行了吧!(出示生字)请你自己先试着读一读。如果这几个字你都会读了,就请你给自己贴上一朵小红花。
    看来,刚才同学都听得很认真,读得也不错。因为许多同学的胸前都贴上了小红花。老师祝贺大家。
4。那么,谁愿意为大家大声地读读这几个字宝宝?(指名读)
提出要求: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师生配合)
谁当小老师,来领大家读?
这些小老师不仅态度大方,声音响亮,而且把这些字宝宝的读音也念准了。
你们是不是学会了呢?老师来检查,让我们开起一列识字小火车。(卡片)
要求:眼睛看生字,用响亮的声音来念准这些字。
这个字,我们一定要读足它的音。请听我读。     
请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看 。   
这个字,我们读的时候,舌头一定要卷紧。
请读给你的同桌好伙伴听一听。
5。识字火车顺利到达终点。(出示媒体)车集合了,可是有个调皮的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它吧!(捉迷藏游戏)
(出示媒体)1234、是谁?是谁?躲起来?
你们真棒,刚才我们通过听录音的办法在读课文时认识了十二个生字……(齐读生字)
这就是我们开学第一课要学习的本领。
6。下面让我们把这些生字送回课文,一起来读读课文。(出示媒体)注意特别要读准这些生字的字音,把它们记牢。   请同学们眼睛看着老师的手指,跟我读。
提出要求:我们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声音响亮。(师领读课文)
7。能不能自己来读读课文呀?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机自己来试一试。
大家该怎么读呢?谁还记得刚才老师是怎么领读的呀?(指名示范)要求左手压书,右手指读。
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试一试。(练习指读的正确姿势)
下面就请大家跟着录音,先轻声读第一遍,再大声读几遍。
能读给你的同桌听,让他来做做你的小观众吗?
提出要求:听和读的时候,都要左手压书,右手指读。(同桌对读)
8。 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得好,就请读给大家听。(表扬指读的响亮的,听读认真的同学)
提出要求:听和读的时候,都要左手压书,右手指读。

读诗歌识字学拼音阶段
  全员参与关注读准生字的音。此阶段教学中要关注读准儿歌中生字的读音和已学过的字的读音上。前一阶段学生只是在跟读模仿,这阶段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学习掌握识字的工具。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汉语拼音的拼读来读准生字的读音,要促使学生学习说标准的普通话,而不是带有乡音的地方普通话,教学中就必须关注学生能否读准、读足(二声、三声音值要足)每个生字的音。教师不但要自己认真听,及时正音,更应让全体学生一起参与其中,一起听、一起评、一起纠正,这种师生的互动过程也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另外朗读儿歌时,应注意避免读快板的现象,要字字过目,注意不添字、不漏字,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仔细朗读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儿歌的内容。在上一阶段阅读短文识字的基础上,这一阶段的阅读要求要略有提高,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儿歌内容,读懂儿歌的意思。因此阅读教学时可以提出一些帮助学生读懂儿歌的思考题,让学生读读想想,培养学生读文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但要注意,所提的思考题不能太零碎,应该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找到思考点,思考题不应太难,主要是引导学生读懂内容,学生能多读读想想就能找到答案。
  注意训练学生养成专心听、用心记、清楚说的习惯。前一阶段的听说训练主要从态度上加以引导的,从现阶段起除了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听说态度,还要进一步训练学生掌握听说的方法。教师要借助阅读材料的学习,训练学生能专心听,用心记住听到的内容,并能把听清记住的内容清楚明白地说给大家听。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读懂儿歌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根据提问听清儿歌中有关句子,并记住这些句子说给同伴听的方法训练学生专心听记,大方说话。要处以创设大面积交流说话的情景,课堂中应多一些同桌互说、小组内交流说话的时空,使全体学生在课堂的空间中都有自由练说的时机。
【教学片断】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的第二板块,听录音读儿歌认识本课的生字)
1、老师先来读读诗歌,你们要注意听,注意听清红色的字的读音。(手要点字)
反馈:把听清楚的生字的音大声读出来!(学生自由读一读)师及时正音
2 同学们自己打开书,读读课文。(注意读书姿势)
3 同桌之间读读,相互评价(要求:不加字不漏字;生字的音读得准。)——贴小红花。
4 下面我请一位声音最响亮的小朋友上台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有没有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6、全班齐读
7、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已经认识这4个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让我们来学一学:仔细听老师说,看看你能记住多少——
师: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个提手旁,右边是个,合起来就是
反馈:谁来重复,老师刚才说怎么记呢?
去: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去字吗?(学生练习分析、说话)
8、游戏巩固: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找蘑菇的游戏。
蘑菇躲到大树后去了,他的身上有我们今天新学的字,大家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先读词语,再读生字)
说明:
1、集中注意力听清录音,字字过目的习惯要继续巩固。
2、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做到文熟字悉。课堂上要有学生自由活动的时空,让学生自由读,训练本阶段的读的目标;让学生相互评价,使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在反馈生字记忆情况时注意渗透记字的方法:两个熟字相加,加笔画。这两个字借助师传授,训练学生边听边记一些内容的能力,落实本单元听说训练的要求。

   正确把握现阶段正确朗读的要求。这个阶段的朗读要求是:能当众朗读短文或重点句子、段落,基本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有按标点停顿的意识。强调能当众朗读意在培养学生落落大方与人交往的态度。真正在读文中要求学生完全做到一字不添,一字不加并非易事,因此,我们把训练要求放低,只要求学生在朗读重点句、段时能基本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强调朗读时不随意添字、漏字的目的之一是要训练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仔细读文的习惯,不心浮气躁,能静下心来读书;目的之二是引导学生去体会,有些句子多加一个字或少写一个字,会使整句话的意思发生变化。教学时,教师要把重点放在那些添字、漏字后句意发生变化的句子的朗读训练上,通过师生的互动评价,让学生体会朗读时不添字、不漏字的重要性。
整体感受课文内容,注意削枝强杆。教师应从整体入手,通过相关的提问、说话训练和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内容,因此教学中不应有过多、过散的随文分散识字,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将课文分割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现阶段开始课文篇幅相对较长,教学中要抓住课文主干,集中精力,重点学习生字所在的关键句子、关键段落。阅读教学不应在内容的理解、疏通上多费时间,而应在朗读课文上多花时间,让学生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感受文章内容,巩固认读字词,积累规范语言,练习正确朗读。
  以读为主展开阅读教学。读是悟的基础,没有很好地读懂、读透,悟出的往往有失偏颇,或是一知半解,因此,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读书时间,以读为主进行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机械、重复、盲目地让学生读书,应让每位学生明确每次读书的目的,读书应体现一定的层次性,目标要求应逐步推进,如:从开始的借助音节读通、读顺课文,到读读记记了解内容,再到指导读好重点句段,最后做到朗读全文不添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不唱读、不顿读,并能说出自己读文的一点感受。此外,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应注意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较难理解的课文,采用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的形式。以对话为主的课文,采用分角色朗读。描写景物的课文,采用轻声地自主欣赏性读和全班自主朗读后集体交流的形式读。情节生动的课文,采用表演的形式。不宜读好却又是重点的句子,采用对比朗读(老师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提示学生辨析,或请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后让大家评析)。对长课文不必要求全文读通顺,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选择重点进行朗读,从而做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帮助学生切实达到学习目标。为了激发兴趣,可将竞赛、游戏等贯穿的始终。
  在阅读中理解、积累词句,了解基础知识。从现阶段开始,阅读教学的重点应逐步由原来的在阅读中识字过渡到在阅读中识字和在阅读中理解、积累词句上。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环境,在读中理解一些生字新词,重点句子的意思,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背诵、表现等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词句,逐步建立各种句式的基本概念,并在语言环境中初步体会句号、逗号、感叹号及问号的用法,了解一些语文基础知识。
  注重培养静心阅读,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启发学生提问质疑的意识。静心读书的习惯应坚持培养,同时提出进一步的阅读要求——边读边思,启发学生提问质疑的意识。提问质疑应有方法的指导,如:读文前可以根据课题设疑,读文时可以对不理解的词句提问,可以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课文的有关内容质疑……另外,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打消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读文中的真实问题。
  搭建展示舞台,激励学生主动阅读课外读物。进入第二学期,学生已认识了近千个的生字,基本掌握了拼音,在课外阅读上有了一定的尝试,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教师应趁热打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收获的舞台,从而激励学生保持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如:经常开展班际故事演讲会、诗歌朗诵会、美文欣赏会、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并与家长开放日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分享孩子的快乐。促进多方交流、提高、发展。这类活动均与成绩评价相结合,以激励为目的,使学生提高兴趣、保持热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