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赞“黑老婆”——讲述济宁欣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燕华的创业故事

(2015-04-15 17:54:38)
标签:

济宁调味品酿造

百年玉堂

老干妈

舌尖上的中国

家乡的味道

分类: 红尘众生

  身为济宁欣和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许燕华当然有自己的名片。但是,她很少用名片,更多的时候,她喜欢这样介绍自己:“黑老婆”许燕华。

   在许燕华看来,品牌就是最好的名片。敢于这样介绍自己,她有足够的信心: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专业调味品生产企业,欣和食品旗下的“黑老婆”系列辣椒酱早已在市场上叱咤风云,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北派辣椒酱的典范,并赢得了“南有老干妈,北有黑老婆”的美誉。

   就如“老干妈”就是陶华碧一样,“黑老婆”和许燕华也成为了两个不可分割的名词。一路采访下来,让我们点赞的不仅仅是“黑老婆”齐鲁特色鲜明的味道,还有许燕华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

有胆识

   提及当初的创业动机,许燕华常常用一个成语来描述:阴差阳错。但大家认为,这一切缘于她的倔强。

   1989年,许燕华从山东轻工业学院毕业了。当时,有两条路摆在了年轻的许燕华面前:一条是留校任教,作为学霸的她早就收到了学校的邀请;一条是作为职工子女,回老家潍坊公路局上班。这两条路无论走哪一条,应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许燕华竟然执意去济宁发展,理由只有一个:就为和分配到济宁酒厂的男友在一起。

   得知此,系主任、班主任、要好姐妹轮番上阵,劝许燕华别办傻事,甚至还引用了当时正流行的路遥小说《人生》中引用的那段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没有动摇许燕华的决心;亲爱的母亲更是丢下工作,千里迢迢从潍坊赶到济南,在许燕华宿舍“靠”了一个星期做工作,但仍没有动摇许燕华的决心……就这样,因为爱情,许燕华来到了济宁。值得安慰的是,她被分配到了济宁市二轻局工作。

   平淡的生活许燕华过得有滋有味。人往高处走,1992年,济宁开发区管委会成立,招考一批工作人员。许燕华兴致勃勃地报了名,并在面试中凭借一口流利的英语赢得了10位评委的青睐。但是,局领导坚决不放许燕华走。尽管很失望,但许燕华感觉自己还年轻,还有机会。很快,机会来了。1993年,市中区公检法系统增编补员,许燕华又成功考取了中区检察院检察官的职位。但是,领导依然不放,以“咱们也需要人”为由再次摧毁了许燕华的梦想。

   就在此时,许燕华又一次表露出自己的倔强,并作出了一个在大多数人看来不甚冷静的决定:辞职,并迅速办理了相关手续。整个过程中,她甚至没有和任何人商量。

   工作是彻底没了,丈夫在酒厂辛苦踩大曲每月也不过挣个百多块钱,还面临着生孩子,生活的困苦可想而知。为改变这种窘况,许燕华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可身无分文,创业又谈何容易?何况,她还挺着一个大肚子。无奈,她只有从做小商小贩开始:批发袜子、加工蛋糕,倒腾洗衣粉,文气十足的她甚至还卖过猪肉。“虽然很辛苦,但每天数着靠自己努力挣来的一堆真金白银,我那个高兴劲啊简直无法形容。”

                                              有魄力

   应该说,是倔强的性格改变了许燕华的命运,但倔强的人都有常人难及的胆识。可以猜的出,这种小打小闹,许燕华是远远不会满足的。

   这不,1993年底,许燕华手头上刚有了1万多块钱,便张罗着要建厂子,“当时接庄镇忙着招商,正好八里营有块一亩多的地皮,每亩才3万多,我就动心了,想买过来办个厂子。”

   其实,每亩3万多的地皮价格在当时并不算便宜,让许燕华动心的是火爆的调味品市场。作为镶嵌在中国大运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济宁的调味品酿造业源远流长,更因了百年玉堂而饮誉大江南北。正是看中了“济宁酿造”这块金字招牌,食品发酵工程专业出身的许燕华和刚刚下岗的丈夫要办的就是一个调味品加工厂。

   也许是大大咧咧的性格让许燕华有着非常好的人缘,面对着办厂所需的十几万块钱,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许燕华似乎并没有作太多的难,竟然让她一下子办成了。至今,每次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许燕华总不忘特别提醒记者写上这样一段话:“像我的小叔子,我弟弟,我的同学李殿青等等,都是一直无偿的在帮助我,他们可以说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我感觉特别温暖。”

   正如许燕华预料的那样,她的产品一上市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回忆起当年酱油、甜面酱、酱花生“热销”的情景,许燕华感叹地说:“那时候生意真好做,光梁山一个市场都供不上货,每天忙到很晚,累得眼都睁不开。”

   60万元纯利润!这是许燕华办厂第一年交出的成绩单。自此,完成了原始积累的她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许燕华开始了由作坊式生产向现代化企业的迈进。她斥资引进了世界一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人才,健全了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并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精制有机结合,加强了产品的研发力度。2009年底,通过招商引资投入1000万元建设新厂区26011平方米,新上年产20万箱的味极鲜酱油生产线;2010年,又投资500万元新上了年产6000吨调味食品生产线。目前,欣和食品已拥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吸纳各类高新技术人员69人,安置300多人就业,自主研发的味极鲜酱油、八斤高粱醋、黄豆酱以及风味鸡丁、香菇和海鲜口味的辣椒酱等形成了六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因用料考究、工艺精细、风味独特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有思想

   许燕华的欣和食品已经注册并成功打造出两大品牌:“玉锦园”和“黑老婆”。尽管“玉锦园”还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但笔者最感兴趣的还是“黑老婆”——这不仅仅因为这个名字朴实好记,有点诙谐的感觉。更因为,看到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同为生产辣椒酱系列产品的“老干妈”。这也引发了我和许燕华下面的一段对话:

   关于商标。许燕华说,因为是调味品,生产企业在品牌形象上都打感情牌,所以出现了“老干妈”、“辣妹子”、“ 阿香婆”之类。“黑老婆”代表着一个淳朴真实的农村妇女,很有家的亲切和温暖。也代表着产品所有的原料都是取自天然,将最健康、安全和美味的食品配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为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对此,“黑老婆”专门找了亲和力强、口碑较好的平民喜剧明星梁天作为品牌代言。

   关于包装。“老干妈”的包装“土”的出了名,“黑老婆”的包装也“洋”不到哪里去。对此,许燕华给出了和陶华碧同样的回答:对食品而言,味道即王道。要是产品质量跟不上去,把包装搞的再花哨也长远不了,消费者图的就是一个实在。

   关于口味。许燕华说,辣椒酱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理上补偿,“有家乡的味道”。“黑老婆”系列产品是通过深入挖掘齐鲁特色烹饪文化,在广泛搜集民间佐餐食品工艺配方的基础上开发的,味道刚猛醇正,具有特色鲜明齐鲁风味,适合北方人的口味,经过市场的检验,产品已经牢牢在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等地区站稳了脚,所以才有了“南有老干妈,北有黑老婆”的说法。

   关于管理。“老干妈”是家族式企业,靠亲情管人是人所尽知的事,但是许燕华认为,这是“老干妈”历史的问题,和陶碧华的文化、经历有很大关系。作为现代化的企业,欣和食品就是要更多的优秀员工逐步参与到公司的核心管理上来。

   关于人才、关于打假、关于营销…….每一个话题许燕华都谈了很多。在交谈中,我们注意到,许燕华对中国调味品企业以及调味品市场了如指掌,许多数据都是张口就来,她毫不避讳地说,“和其他知名品牌相比,我们在规模上还有很大差距,此外,产品宣传也是一个短板。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商场如战场,知己知彼,取长补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许燕华的谈吐之间,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企业家的智慧;从欣和食品呈几何式发展的态势中,我们更领悟到了一个强者的生存之道。

                                               有爱心

   在采访许燕华之前,我曾经和她有过两次邂逅:一次是在2014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慰问消防官兵活动上,她作为爱心企业家参加了;另一次是在2015年春节前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上,她也是作为爱心企业家参加了。两次活动中,她每次都捐赠了满满一车的慰问品。

   那时候,我还不认识许燕华。但不难看出,她是一个相当有爱心的企业家。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参加这样的公益活动对于许燕华来说,已经是一种常态。这是媒体的几则报道:

   据2012年12月21日《齐鲁晚报》:本报昨日刊发了12岁男孩李增辉和90岁老人孟凡义的新年愿望。当日,济宁市欣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燕华与本报取得联系,希望认领这两个新年愿望。20日中午,新的床单、被罩和台灯被分别送到两位许愿人手中,同时还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据2013年9月16日《齐鲁晚报》:本报联合玉锦园调味品有限公司推出的“温暖中秋”系列活动,截至目前100份爱心大礼包已全部送出。

   据2014年12月30日《济宁日报》:昨日下午四时许,济宁市玉锦园“黑老婆”公司负责人许燕华来到梁山县拳铺镇第一敬老院,为老人带来送来了棉被、内衣、食用油、鸡蛋、面粉等4万多元的爱心物品。许燕华表示,最近几年她们一直都坚持组织爱心企业献爱心,不过一般都是选择在济宁市区周边的敬老院,这次之所以选择在相对偏远的敬老院,就是想把爱心送到更多的五保老人身边,让他们开开心心过冬,下一步她还会组织更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参与进来,一起共献爱心,共同关注慈善,争取让更多的五保老人感受到这份温暖。

    ……

   许燕华说,自己当初创业的时候,很多很多的人给予了自己帮助,这不仅仅是解决了资金上难题,更多的是给了自己一直坚持下来的力量和信心。现如今,自己有了一定的实力,就要知恩图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回报社会。在许燕华办公室的墙壁上,一棵手绘的感恩树正向我们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公司每天的早会上,总会响起谭晶那首《三德歌》的旋律。“我不仅号召公司员工要学会感恩,而且还经常带女儿参加献爱心活动,教会孩子在帮助别人时,内心收获喜悦和快乐的那份美好”。

   许燕华注定是一个闲不住人,再忙再累,每天6点半总会准时起床,为家人买好早餐,8点钟准时赶到公司,每天都要去车间转上两圈,“这是我创业以来养成的习惯,每天听到瓶子响,我才感觉心里踏实”。尽管已经是奔五的人了,但许燕华创业的激情丝毫未减,在做好欣和食品的同时,她还涉足了网络、置业等领域,2015年3月,她又投资成立了济宁万达人才市场,“只要有梦想,再苦再累也感觉是快乐的!”

   2014年10月2日,徐燕华参加了拓展训练。过后,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站在十米高空的钢丝绳上,我一次次弹跳,一次次失败,中间我没有想过恐惧,想过退缩。我清楚地意识到,来了就有接受一切。第八次的时候终于弹跳成功,握住空中单杠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是充满力量的。我清楚地认识到,人生对于我来说,任何挑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否愿意接受。我愿意接受生命中的一切,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最好的我作准备的。”

   也许,从这段话上,我们可以洞察许燕华创业成功的秘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