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查报告之五:关于我校学生社交软件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5-01-19 16:44:18)
标签:

it

教育

分类: 学生作品

关于我校学生社交软件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网际网络的发展,从Web1.0.、Web2.0、轻微博到社交网络的兴起,不断改变着人们使用网络的习惯,而智能手机等的迅速发展,更是推动了E时代的发展。世界形成一个紧密的网,人与人的联系,不再是当年的“家书值万金”,也不是烽火、飞鸽传书了。尤其是社交软件的推陈出新,加速了社交网络在世界各地地蓬勃发展,其超越地区、文化和宗教差异,犹如空气一般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不断凸显,社交软件创造的“低头族” 他们无论是工作,聚会,还是在家里都抱着手机,社交软件拉进了人们的距离时,又从某一方面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就此,我们对社交软件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在关于使用什么软件的问题上,72%同学所选择的都是微信,QQ等国内最受欢迎的社交软件。而在每天使用时长的问题上,选择半小时以内(52%)及两小时以上(44%)的人数相差不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受访者留下的问题“周末还是在学校?”我们就可以可见一斑了。因为在学校空闲时间少,流量少,所以相对使用少,在周末,使用时长大大提高。

       另外,大多数父母对于子女选择使用社交软件并无大的干涉,只有12%的家长持反对意见,所以,同学们对社交软件的使用并无节制。

       再者,为什么社交软件这么吸引同学们的目光呢?我们也进行了调查。“与朋友联系”这一选项得票率最高,说明大家对于社交软件还是遵循它最初开发的目的,而不是被其他各种新新功能所代替与人交流这一初衷。另外,我们设置了“很多人用”这一选项,结果发现约30%的人选择,这也说明了从众心理对于同学们选择社交软件时影响大,不了解软件的功能,只是因为跟随潮流而选择使用。

       以上说明了,在同学们选择社交软件时,实用是第一,跟随潮流其实也是一种为了与人加强联系的一方面。社交软件也大大拓展了同学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了解时事资讯,了解偶像动态,认识更多朋友等。

另外约67.5%的同学表示,社交软件在生活占有中等的重要程度;而25%的同学则表示社交软件非常重要。随着时代进步,智能机发展,大部分同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对社交软件的依赖,社交软件提供的各种功能,更是让人沉迷于其中。而有48.5%的同学有过在社交软件上发自拍的经历,68.6%的同学会享受被朋友点赞或评论带来的愉悦。社会平台就像美丽的罂粟一样让人欲罢不能,我们的时间就不知不觉、不知疲惫地刷新和浏览中度过。评论和赞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渴望被关注的心理以及膨胀的虚荣心,有些人将生活状态事无巨细发布在网络上,从评论或赞中或许获得了一个新的自我,或膨胀,或丧失。有时候人们在低头中错过了现在,错过了身边,我们认为的把握住了当下,但其实却是失去了。

       有76%的同学表示现实中的人与人交流更为重要,不乏有21%的人认为社交软件上所结识的人更为重要。社交软件改变了人与人的沟通方式,改变了认识对象的范围,但也难免改变了人们在交往选择的倾向。社交软件开发商们利用千奇百怪的方法吸引用户更多地停留在平台之上。而网络和现实相比,社交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性,很多现实中口拙的人,在网络上却能侃侃而谈,滔滔不绝。比起当面言语,网络给了人们一个缓冲的空间,一些语言在打字的过程中也能经过修饰和思考,少了面对面的尴尬与害羞。而软件主要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一部分人喜欢发一些图片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长时间用这样的方式交流就会形成习惯,久而久之,交际能力则会下降。由于屏幕前的用户性格迥乎不同,或性格开朗,或有交际恐惧,社交软件的发展使得本来恐惧于面对面交流的人们更有沉迷于虚拟世界,通过一个个没有温度的文字与素未谋面的网友交友的想法,从而却忽略了身边的人。

       据调查,30%的人在社交软件上交友人数超过5个,60%的人交友1~5个,说明人们不仅仅单纯使用社交软件与朋友联系,了解时讯。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网络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各种各样的“病”和“瘾”也悄悄滴潜伏到了人们身边,“社交网络依赖症”就是其中之一。

       社交软件给当下人们带来的影响折射出的不仅仅是网络进步带来的利弊,更是经济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副产品。“低头族”的日益增长横行于我们的生活中,不由得让受访者直呼“咫尺天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社交网站的兴起,打破了强关系诸如师徒、亲戚、同学的聚合形成情感与利益互相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共同体社会中种种僵局与惯例做法,这不仅是一种网上活动的形式,它作为一种理念和途径也培养、增进了人们对于异议的包容,对于交流的理解以及对于民主平等的追求感情的渴望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