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八上古诗词鉴赏

标签:
2020中考语文八上诗词诗词鉴赏 |
分类: 语文视点淘金 |
2020年中考语文八上古诗词鉴赏
——摘自“严君说”
https://mp.weixin.qq.com/s/9e1rMSCv3e2uxbD-gVUFvQ
1.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2019泰安)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2)(2019广州)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3)(2019广州)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2.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019梧州)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2)(2020湘潭)请分析颈联中运用“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的作用。(2分)
(3)(2020湘潭)尾联有“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请你联系全诗,说说诗人崔颢因何而“愁”。(2分)
(4)请找出本诗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作赏析。(2分)
(5)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2分)
(6)(补充设问)《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020遵义)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颔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2)(2020遵义)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4分)
(3)(2019鄂州)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2分)
(4)“校园诗词大会”设计了“文字线索题”环节。在比赛的筹备过程中,命制试题的同学颇费心思。下面这道文字线索题设定的答案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该题已有三条线索,请你编写最后一条线索,让答题者能锁定答案。(2分)
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
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他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
D.
(5)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4.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运用了
(2)(2020十堰)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3)请简要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5.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020朝阳)下列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
B.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
C.尾联用“最爱”一词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2)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颔联所写的画面。(2分)
(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2分)
(4)(补充设问)《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品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谈谈你的理由。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转川别业》)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柳》)
6.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2)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3分)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2分)
(5)(补充设问)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谈谈你的想法。
7.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020鄂州)下列各项中对本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C.颈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
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
(2)(2019海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3分)
(3)(2019湘潭)诗人时年四十多岁,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原因是什么?(2分)
(4)(2020鄂州)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8.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019衡阳)“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
(2)(2019衡阳)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3)(2020广元)请从炼字或修辞手法中任选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3分)
(4)“秋”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或借秋的萧索表现愁绪,或借秋的活力表现朝气……下列诗句中,与《雁门太守行》中“秋意”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主旨内涵?(2分)
9.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2019淄博)阅读上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3分)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2020河北)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3)“借物兴叹”是杜牧咏史绝句《赤壁》中的主要写法。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一特点。(2分)
(4)诗评,即对诗歌的评论。以下几则诗评,评论《赤壁》的一项是
A.意致缠绵,语调谐婉。
B.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
C.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D.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
(5)(补充设问)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10.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南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柏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2020
(2)(2020衡阳)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诗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
D.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
(3)有人说一个“舞”字引起人无限遐想,请简要分析“舞”字的精妙之处。(2分)
(4)(2020衡阳)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2分)
(5)(补充设问)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1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简要分析。(2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2分)
(3)(2019昆明)请具体分析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3分)
(4)请简要概括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