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质疑集锦
(2011-12-20 21:32:31)
标签:
诗词质疑杂谈 |
分类: 谷峰主题阅读 |
古诗词质疑集锦
古诗词质疑练习一
望岳
(唐)杜甫
一、就诗中划线句的理解质疑。
质疑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写泰山的雄伟,还是意在表现诗人的心胸气魄?
解答参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古诗词质疑练习二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二、就诗中划线句的内容质疑。
质疑示例:是兵败时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还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如今在零丁洋身陷被俘,可叹我孤苦零丁。
解答参考:我选后者: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拟题:谷峰)
古诗词质疑练习三
望岳
(唐)杜甫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三、就诗中划线句的理解质疑。
质疑示例:把“会当”解作“应当”,或解释成“一定要”,哪一个更准确,更能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解答参考: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绝顶。(拟题:谷峰)
古诗词质疑练习四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
参考答案:“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感情基调;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了诗人孤高寂寞、高洁的感情基调。(张玉静)
古诗词质疑练习五拟题人:韩素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无眠”应作何解释?
“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清影”是自己的影子吗?
古诗词质疑练习六 拟题人 李欢欢
赤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古诗词质疑练习七 拟题人 谷会格
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应该如何理解?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触景生情还是移情于物?
古诗词质疑练习八拟题人 王昭君
观书有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也就是说诗人看到方塘,为什么联想到读书呢?
答案: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古诗词质疑练习九拟题人 王艳乐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中“门前流水尚能西”,是说溪水可以西流,可是汉乐府《长歌行》中却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说法,这岂不是矛盾了吗?
解析:总体上我国的大江大河水势都是东流入海的,这是地势所决定的。溪水西流,不是稀奇的事,山势迂回,溪水随山体绕转,局部西流,也是很正常的。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溪水西流”是作者面对着眼前景象而产生奇妙的遐想:溪水可以西流,人也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
古诗词质疑练习十拟题人 唐翠稳
天净沙 秋思
古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质疑:“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参考答案:
探究: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家马致元的代表作。这首小令寄情于景,抒发了羁旅天涯的游子在秋日里绵绵不绝的愁思。作者以淡淡的笔墨描绘暮秋时节,万物萧条,青藤枯老,黄叶凋零,静谧的黄昏,有几只归鸦在老树上瑟缩。这荒凉、冷落、衰颓的深秋景致,造成一种黯淡凄幽的氛围,以此衬托出游子内心的凄哀。深秋薄暮,乌鸦尚有老树可栖,而游子却漂泊无依,这怎能不使他愁绪万端,感慨万千!“小桥流水人家”写的是乡村秀美景色,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古诗词质疑练习十一 拟题人 石红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探究质疑: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古诗词质疑练习十二
观沧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既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为何树木繁茂,百草丰美?
参考答案: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博大的胸襟。此时曹操亲率大军北上,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所以言语昂扬,无悲秋之意。
古诗词质疑练习十三拟题人侯艳敏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历来为千古传送的名句,那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古诗词质疑练习十四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深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古人说山中不可以久留,文中诗人是怎么样体会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
古诗词质疑练习十五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从字词的角度试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峭。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了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字写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情景。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峭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强变化宏大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的雄姿英发。
古诗词质疑练习十六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红楼梦》中,林黛玉用“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来感慨自己的悲惨命运,而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却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为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志?
答: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还乡,但仍思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古诗词质疑练习十七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天祥所处的南宋时期已是风雨飘摇,你认为文天祥的这种誓死报效朝廷的行为有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