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和31世纪的人看高考
(2010-01-07 10:37:56)
标签:
启迪杂志教育留学高考全才匡超湖南 |
分类: 所有栏目样文 |
21世纪和31世纪的人看高考
李炳青(母亲,女儿2010年高考) 我跟女儿谈起高考时,对她说,不妨把应战高考作为一种非智力能力的训练。因为无论是作为成人的我,还是作为学生的她,都有很多事情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人生在世,怎么可能事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呢?对于她来讲,成年之前最大的挑战恐怕也就是高考这一件了,现在我和女儿已经达成共识,高考给她的,是克服困难完成项目的毅力、能力和勇气。将来,她就能借助这种能力来应对她人生的方方面面了。我和很多管理层的朋友交流过意见,大家有一种基本共识是,正规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单位依然是做事素质更好的,不是那种过于“自然”的松松垮垮的感觉。尤其是做事的习惯,留下了被高考和高校训练过的痕迹。
匡超(2010年考生,被南师附中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 我的生活只有两部分:学校和家庭。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习就是我的全部。高考虽然不是最完美的选择人才的方式,但是它最公平。尽管很多没在学校教育体制下的学生也很优秀,可是这种优秀并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如何让这些“城外”的优秀人才上大学,应该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陈迅喆(因眼疾而初中肄业,被称为“韩寒小师妹”) 学习成绩不能成为上大学的唯一标杆。给我一个机会见北大校长,我相信我一定可以说服他让我上北大。我承认,匡超这种人属于教育体制内的全才。可是,我通过自学,加上多年的社会阅历,我也算是一个“城外”的全才。我刚刚和许多本科生、硕士生竞聘,最后成为一家广告公司的首席文案。
周其凤(北京大学校长) 过早的文理分科对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不过,如果要改变现在的这种做法,一定要经过非常慎重的考虑。
黄达人(中山大学校长) 教育公平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只要是用分数录取新生,开始起跑就落在后面的学生就要吃亏。但现在还没有比高考更好的制度。中国在现阶段是不可能取消高考的,如果现在取消高考,将是另外一个灾难。
陈军(湖南澧县第一中学教师) 2010年湖南高考大变脸,体现新课标精神,将选修教材纳入高考范围,新闻阅读与实践纳入选考范围,实用文有了简答题。不过,不管怎样变,万变不离其宗,基础能力测试不会变,创新能力不会变。
小小李子(网友) 此一时彼一时,今天的高等教育已经转变为普及化的精英教育,甚至是大众化教育阶段,诸多因素使得当下的高等教育未必能够改变每一个人的命运,看看今天的就业状况就知道,确实不容乐观。
曾颖(时评人) 31世纪,也就是再过1000年,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已成为古代,我们用过的马桶都成为文物。和1000年前万中选一的乡试会试殿试最终选出区区几十名佼佼者的“成才”独木桥相比,1000年后的人们看我们50%左右的高考录取率,是否会感觉独木桥变成了小石桥?除此之外,我们正在经历着的高考移民、考场舞弊、高考经济、假冒伪劣考试铅笔,以及包括金融高管人士子女享受北京考生分数待遇等看起来有点怪怪的与高考有关的种种现象,最终都将写为史册,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启迪:QIDI
Illuminable
可被照明,
可点亮的,
可使明艳照人的,
可启发的
Distinct
独特的,清晰的,
确定无疑的,难得的,
不寻常的;
富于变化的
Ideal
理想的,
完美的,
想象的,
观念的
吼吼~点击这里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