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丁天的绝版青春
(2009-12-20 15:17:03)
标签:
启迪杂志恐怖小说80后青春作家丁天文化 |
分类: 所有栏目样文 |
丁天,作家,北京人。出版作品有青春三部曲《伤口咚咚咚》(改编自原作《玩偶青春》)、《像一场爱情》、《我的绝版青春》,惊悚小说《脸》、《命犯桃花》,小说集《剑如秋莲》、《短篇集》,剧本《铁血青春》、《陈赓大将》、《莲花》等。
丁天的绝版青春
对于退学,我当然后悔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应该接受一套完整的系统教育,起码不会像现在这样,有时候写字还出现很多错别字……
退学写作
丁天于1971年生于北京,父母都在总政工作。在部队大院长大的他,从小就热爱文学,性格安静内敛,却与同龄人一样,有着一颗叛逆不羁的心。他在高中时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学业,从此走上了文学这条不归路。
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每个人都会有,是什么原因让你想要退学呢?这种做法在当时应该也是很激进的吧?
丁天:对,这在当时确实是比较叛逆的行为。那时候我对学习实在没什么兴趣,总喜欢看课外书,也喜欢写作,后来就老旷课,就想干脆退学算了。正处于青春期,总会假装很痛苦,觉得虚无,老想干出点儿惊天动地的事,这可能也和先锋文学派,包括看王朔的小说有关系,他们写的都是一些边缘人。
你的父母在总政工作,思想上一般会相对传统和保守一些,当你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们能接受吗?
丁天:当然不能接受,但也没有办法。后来他们试图帮我联系了南京的一所英语专科学校。我在那儿只上了一年,那一年里我整天泡在图书馆读小说,印象最深的是看了一套诺贝尔文学奖丛书,很多外国作家就是那个时候接触到的。
你对文学的热爱是因为从小家里有很多藏书,所以比较有氛围吗?讲讲你是怎么走上文学这条路的?
丁天:我家里藏书并不多,我的书都是小学时喜欢上文学之后,自己想办法找到的。最初读的都是古典文学,上高中之后接触到一些现代文学作品,但我不太看经典。那时正是先锋文学派流行的时候,大家都在看小说,后来又通过他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一直到1994年,我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
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这对你后来的文学之路有很大影响吗,是否让你更加坚定了走这条道路?
丁天:没有,不发表我也坚定着呢(笑)。其实当时发表作品挺简单的,那个时候没有网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包括出版社的那些人,他们的生活圈子也是很窄的,觉得找到一个人才不容易。大家对这些年轻作者都是很鼓励的。后来才发现,原来打算写作的人这么多,尤其是80后的那些作家。
你一直被媒体称为“70后作家领军人物”,你如何看待80后这些作家,比如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人?
丁天:韩寒就是一个天才!我很看好这些80后作家,他们非常有才又善于经营,从小接受的东西就很多,视野比较宽广。
恐怖or青春
丁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偶青春》讲述的是校园里的一场青春游戏。但人们开始认识他,大都是因为2000年出版的恐怖小说《脸》,这部作品甚至被奉为中国当代恐怖小说的开山之作。正当人们开始熟悉恶魔丁天的时候,他又以一本《我的绝版青春》成功回归到青春文学的路线。
一直写青春文学的你,当初为什么对恐怖小说感兴趣了呢?
丁天:我是一个比较怕死的人,所以才写恐怖小说,为了探讨人死亡的意义。当然除了怕死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生存。有一个书商朋友,他说恐怖小说销量不错,让我写写试试。其实那之前恐怖小说长什么样儿我完全不知道,后来买了几本斯蒂芬·金的小说,看了之后确实非常钦佩。
这貌似有点印证了那句古话——无心插柳柳成荫,为什么在打造自己成为恐怖小说作家后又回来写青春小说了呢?
以下全略
注:专访为本刊原创,请勿转载。
还有一个不错的专访哦~傅佩荣:我负责养你 ,你负责快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