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三岁时,跟着一部古装剧主题歌唱,人家的歌词是“看江山由谁来主宰”,他给唱成“看江山由谁来屠宰”了。当时真是笑疼肚子,不过仔细一琢磨,不错呀,谁是王朝一把手,那天下可不任由他来屠宰吗?国家就是大帝们案板上的猪羊,怎么屠宰,又怎么吃,不全由一把手说了算吗?
说到这里,想起一个词,叫做“食邑”。一个人登基做了皇帝,就分封他的子女或功臣到某地,成为那个城市或多个城市或某个地区的王,那地方成了某个王爷的地盘后,其税赋,也就是老百姓缴纳的钱粮,就归他吃,这就叫做食邑。读中国古代史,常见“万户侯”这个词,就是说这个侯爵,是吃万户的人。写历史的人,往往把万户侯,写作“食万户”。比如“食采河南,食十万户”这类话,翻译成白话,大意就是,皇帝颁令:“刘小二,你哥哥做太子,将来是要接班做皇帝的。当爹的也不能亏待了下边你哥儿几个。这样吧,你去河南,到那里去吃万户人家。”又比如封异姓王,就颁令说:“王二狗,你为国立下汗马功劳,朕允许你吃十万户山东人。”我们笼统的来表述这种政治待遇,就说张三,你负责吃这个地方的千户人家,李四你负责吃那个地方的万户人家。王与侯,什么也不干,专等吃人。解释起来,“食邑”一词,就这么简单。
把视野转到大帝那里,全国就是他屠刀下的一头猪,他把猪给宰了,切割成若干块,开始封赏自己的家人。刘邦的第一个女人不是吕雉,而是一位姓曹的女孩。前面我们略有所提。刘邦还是泗水亭长的时候,曹姑娘就给刘邦生了个私生子,这就是刘肥。后来,刘邦娶了吕雉,称帝后又有三宫六院的女人,无论生多少儿子,刘肥老大的位置,无人能取代。刘邦这方面也很原则,称帝后就把老大封到最肥的地方齐国;明朝万历帝朱翊钧最喜欢郑贵妃给他生的儿子朱常询,便把当时最肥的洛阳,割给了他去吃。历史上这种情况很多,余不一一。就说这意思,同是皇帝的儿女,有的分割到猪后腿,有的分割到猪耳朵,等等。有人分割到猪尾巴,嫌少,有人就安慰说:“你知足吧,猪尾巴多少还有点肉,咱分割到手的,直接就是一根猪毛。”
皇帝是他那个帝国的屠宰手,又是惟一主宰,厚谁薄谁,全凭他一人说了算,无人敢多言。现在,汉室江山这头猪的屠宰权,落到吕雉手里,她如今是这块案板上的大老板,如何屠宰,那是她说了算。
(选自魏得胜著《汉室江山兴衰史》,新锐文创2015年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