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孟宪平的博客
孟宪平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86
  • 关注人气:2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物形象的构思和塑造

(2015-10-13 18:27:02)
标签:

教育

文化

艺术

分类: 美术

1、人物形象的研究和表现

人物形象是绘画最重要的题材之一。专业训练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研究人物的表现。其中包括:理解人物构造、动态、表情规律;理解人物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的关系;学会观察和理解人物性格、情感、观念;训练掌握人物描绘的技法;理解和掌握中国画人物、写实人物、现代风格人物、民间风格人物的不同特点和画法;学习历史上名家的人物画法;学会观看和分析人物画;学习各种人物画(肖像、组合人物、多人物、群体人物)的画法;学习为人物构思背景的方法;研究和形成个性化的人物表现方式;等等。

2、外貌描绘

外貌是指人物外在的相貌,包括整体外貌和局部外貌。人物外貌描绘的目的是表现人物的内蕴(内在精神意蕴)。

整体是由整个身体和外在服饰共同构成的人的外在形象,视觉特征可以区分为胖瘦、高矮、曲直、强弱、老幼、男女等等。整体外貌是表现人物体态、动作、身份、背景的主要依据。

局部外貌主要指对头部的描绘,包括面容、须发、五官、表情、头饰等组成部分。头部是表现人物性格、情感、态度、精神状态的主要依据。眼睛是头部描绘的核心,眼神对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性格极为重要。

3、形象内蕴表现

形象内蕴(内容,内在精神意蕴)是与人物外形相对应的内在精神世界。内蕴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人的社会属性,如生活背景、时代气息、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家庭身份等等,这些属性和人的整体外形息息相关;另一部分是人的个体精神,如个性、情绪、情感、态度、观念等等,这些是不易觉察的、也更加难以表现的十分内在的、微妙的因素,这些内容需要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眼神、以及色彩和形式的特殊处理加以表现。

4、静态

人物有静态和动态。所谓静态,是身体主体(身体主要部分,以躯干和下肢为主)处于安静的、放松的状态,身体主体没有受到外在力量影响,身体各部分之间也没有明显的扭转、伸拉、紧张的状态。静态一般表现为躺、端坐、直立,或者比较轻微的侧卧、斜坐、侧视等姿势,身体受力处于一种视觉上静止或平衡的状态。为了改变静态缺乏生动的缺点,静态可以有稍许的上肢运动,以配合表现人的面部表情和心理活动。

静态的人或者没有心理活动,处于睡眠、死亡状态;或者处于某种特殊的内在的心理状态中,如沉思、冥想、静观等状态。

静态是常见的人物形象心理状态,比如静态模特写生、神像描绘。在人物写生中,为了便于细腻刻画,人物往往呈现为静态。性格内向的人、有内涵和教养的人、文人学者、知识分子等多呈现为静态。最重要的神像(主神)一般都是静态,如佛像、耶稣像等。

5、动态

所谓动态,就是身体和心理处于激动、运动、活动的状态,身体受到明显的外在力量影响,或者身体各部分之间有明显的扭转、伸拉、紧张状态。

身体的动态分两种,一种是平衡动态,一种是不平衡动态。平衡动态受力平衡,不会倾倒,虽然人物看上去处于运动之中,实际上在受力上是平衡的,是动中之静。平衡动态是极有美感的状态,既有安静之美,又有运动的趋势。写生习作或创作中,人物摆出实际上静止的夸张或运动的动作,就属于平衡动态。不平衡动态是最具有动感、最不稳定的状态,它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心理张力,观看者心理上会有不稳定的感觉。

身体运动不等于心理运动,但心理活动往往表现为身体运动,身体运动也往往是有心理活动造成的。就是身体处于受力平衡、心情没有起伏波动、人物没有交流和对话的对象,

动态分为纯粹动态和主题性动态。纯粹动态是没有生活内容的运动,比如体育运动、舞蹈、健美、做模特等等。为运动而运动。主题性动态是生活中为了完成一件事而发生的动作,如吃饭、开车、钓鱼、爬山、背重物、打架等等。

主题性动态具有叙事性。主题性动态是人在进行一个主题性的活动(有目的的社会性事件)的过程中,身体正在处于活动的某一瞬间的状态。该状态最能够反映出活动的性质,最能体现人物的心理、情感、个性,最能表达画家的态度、审美、观念。

6、动作比较

动作描绘是一个艺术家风格的重要体现。达芬奇动作描绘真实自然;拉斐尔动作描绘优雅完美;米开朗基罗动作描绘夸张强烈,传达男性的壮美,还具有象征性。

7、形象视角

画家描绘的形象是画家在特定的视角观察形象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人物最常见的视角是平视,因而平视也是想象中人物的常见视角。平视最能表现人物的全身组成部分,人物特征可以充分展示。但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画家也会从特殊视角如仰视、俯视、背视等构思形象,以达到特殊的表现目的。

比普通人高的人物(如马背上、山顶上、身材高者)往往以仰视的角度描绘;比普通人低的人物(如儿童、坐卧者)则可以俯视角度描绘。中国画以意象造型,不依据视觉,故多取平视,有平面化特征。西方传统写实绘画比较注意形象视角的构思。

8、形象组合

形象组合是人物画的一个重要内容。单人形象多为肖像或圣像,构造单纯,主题突出,但对人物的社会生活缺乏表现。多人形象有助于扩张绘画表现领域,表现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人物形象组合方式是取得绘画表现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绘画的人物形象组合可以分为:游离式、并置式、互动式。

游离式。人物之间有空间分割,人物小,空间大,人游离在空间之中,相互之间没有交流和对话。游离式是形象组合的原始状态,此种组合是对个体的单独描绘中偶然、任意地形成的。儿童画、原始绘画、民间绘画多采用游离式。

并置式。在并置式组合中,每一个人物依然是独立的、完整的,之间没有对话或交流,但是人物在形式上被按照一定的意图组织起来,画面的人物组合呈现为一定的秩序,这种组合方式有一定的意图,从而也具有了表现力。并置式的组合是一种主观化的组合方式,并不依据现实中的真实情况。并置式的组合方式或者是象征性的,或者是审美性的,对画面构图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画多采用并置式,西方画家如安格尔、马蒂斯等多用此。

对话式。在对话式组合中,人物仿佛处于一个真实的空间中,相互之间在动作、表情、态度上形成对话、交流、呼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对话式组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纯粹性对话,人物的对话散漫而无目的,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对话关系;另一种是主题性对话,人物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事件、情节组合起来。

纯粹性对话组合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事件,而是截取人物的本质属性构成对话关系,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也能够引发丰富的审美联想。比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多人物绘画都有这些特点。

主题性对话组合是典型的写实性手法,依据欧洲传统的戏剧人物组织原则,通过情节性描写解释典型人物和典型性格。库尔贝、杰里科、列宾、苏里科夫等人的很多现实主义人物画作品多属于这种情况。主题性对话组合需要高度的构思技巧,要理解现实主义构思原则。学习者可以通过此类作品的分析提高构思能力。

9、主题性对话组合

主题性对话组合需要注重三种因素:其一,主题性情节的设定;其二,典型环境(场景)的构思和描绘;其三,典型人物的设计和组合。

主题性对话是围绕事件(故事)的情节组织起来的,画家需要选择情节的关键时刻,特别是情节的高潮阶段,或者是最能展示人物性格或心理的状态。

典型环境一般是比较真实的环境,但往往具有特别的氛围,要能够暗示出情节或文学背景,要借助色彩、明暗、场景的对比创造气氛,对观众产生心理上的影响。

在人物组合中,往往要设计一个核心人物(大场面中可能有几个核心人物),画面的主要人物要通过动作创造肢体语言,特别要依靠手势、面部方向、视线、表情等,形成人物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肢体语言和主题之间要获得高度统一。

10、中国传统人物画

人物画形态受文化影响很大。中国没有欣赏躶体传统,古代服装又比较肥大,活动不便,礼仪教化也不欣赏剧烈动作,因而人物画在动作、体态、整体外貌上受到很大限制,人物描绘在整体上主要是一种服饰的描绘。中国也没有人物写生的传统,人物画主要依据记忆和对样式的模仿,因而人物的整体描绘比较概念化。同时,除了皇帝贵族,也很少有为生人绘制肖像的需求,人物画的主要对象除了去世的先辈圣人,就是宗教神话中的神仙鬼怪,所以写实人物画没有得到发展。再者,由于中国画使用的材料特点(笔墨纸砚),中国画只能做到平面描绘,不适合立体表达,因而强化了线条的审美性。

因此,中国画形成了独特审美特性。一,整体注重静态的服饰描绘,揭示人物身份;二,局部注重头部相貌,表现人物的造型特征;三,精神刻画注重眼睛,通过眼睛的位置、大小、视线方向、与口组合产生表情感等方式,揭示人物内心情感和性格;四,注重平面化的线条和构图之美,以空间形式的时间性想象,获得对生命气韵的心理体验;五,先有人物,后有背景,人实景虚,景随人走,甚至舍弃背景。

12、现代主义风格的人物

现代主义绘画的基本特点是减弱形象,通过夸张、扭曲、变形适应形式创造的需要,因而人物的独立意义丧失,传统人物的设计和构造规律被打破。被推翻的最主要的是写实人物和主题性人物对话组合。现代画家关注人物的一般属性,而非个性化特征,关注外在形式而非内在精神,试图用自我意志强加到人物形象,或以画家主观意志重构人物。

人物多为静态,面无表情或表情严肃,没有动作或反自然规律的动作,多为游离式或并置式组合,有回归原始或童年的倾向。人物造型常常出现非人化的特征:人体被拆解,形象平面化,人融入背景,人被描绘成机械、破碎的形式,人被虚无化,等等。

现代主义风格的目的,是形式独立、直觉表现、主体彰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