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科艺术生需要写毕业论文吗?

(2015-05-29 20:45:33)
标签:

情感

文化

教育

艺术

分类: 学术研究
听说有的学校率先取消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如潍坊学院。
随便翻了翻网站,马上发现了很多关于是否取消毕业论文的讨论。赞成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
马上想到了我们学院。今年我是第一次这么切近地了解本科毕业论文的情况。年初开了毕业生论文和创作的动员会,我做了发言。还带了油画班10个学生的论文辅导工作。上周毕业答辩,除了油画班,我还到国画、综绘参与了答辩和了解。也有个别同学因论文问题而影响毕业。发现,论文写作的问题确实很多,很多文章写的惨不忍睹,错误百出,有的则东拼西凑,弄虚作假。有的学生甚至连自己导师的名字都打错。有的学生抱怨写论文苦恼,也有的人评论写论文无益。
本科生到底需要写论文吗?
尤其是艺术生,是不是画好画、做好设计就可以了,不需要写论文了呢?
我对这种质疑是很怀疑的。
 
我想问问那些倡导取消艺术本科论文的朋友:
难道你认为取消了论文写作,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就提到了一大截了吗?
你以为取消论文写作,学生就不再弄虚作假了吗?
有没有注意到,很多学生在毕业创作中临摹照片、模仿他人、拼凑素材,是不是也要把学生的毕业创作取消掉呢?
无疑,因为毕业论文水平低而取消毕业论文,是一种典型的“因噎废食”。
 
我想,关于取消和保留毕业论文的争论,其实存在着一种概念上的误区,他们对“论文”的定义是有所不同的。
倡议取消毕业论文的人,他们所批评的,恐怕是那种真正的高水平“学术型毕业论文”,比如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高度理性,富有创见,广泛调研,规范而严谨。当然,本科生是不可能适应这种学术性的标准的。本科生具有基础性,他们主要的以学习、积累为主。写这种学术论文,对他们来说是不现实的。
而倡议保留毕业论文的人,他们所意指的论文,其实并不是上述那种论文,而是一种更加有现实意义的“个体感受和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他们到社会上生存交流发展的基础。无论对理科生、文科生、艺术生等等,莫不如此。这里的语言表达,首先是口语,当然也应该包括文字。
文字的语言表达,对艺术生来说,难道不也是同样重要的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世界上自然有不善言辞的艺术大师,但我们99%的艺术毕业生,不是当大师,而是进入社会从事各种工作,很多还要走上考研、考教师、考编制的道路,即使在企业工作,也需要时时用语言做策划、总结、调研、规划……难道,语言写作能力不是十分重要的吗?
是的。我的观点是,本科生需要毕业论文写作,但不是高度学术型的论文写作,而是和他们的专业学习、思考、创作、构思、感受息息相关的论文写作。
 
事实就是这样。这几年来,我们培养的本科生前景越来越不妙。和其它学院高达30-50%的考研率相比,我们的学生考研成功者可谓寥若晨星。考教师、靠编制、靠公务员、靠借调生等等,几乎都与我们无缘。作为老师,人家的学生前途光明,我们的学生前景惨淡,这不只是情感上的压力,还是一种道德上的折磨。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缺乏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几乎所有的考试都是需要用语言思考、交流、表达。
也许有的人说,艺术生不需要考试,他们的使命是当艺术家。是的,对个别有艺术天才和理想的学生,我们鼓励他们当艺术家。但是,我们每年毕业的数十、上百名毕业生,有多少走上了成为艺术家的道路?没有。艺术生成不了艺术家、不走艺术创作之路,如同文学院学生成不了文学家、不走文学创作之路,化学院学生成不了化学家、不走化学研究之路一样,这是当代大学教育的必然。社会就业多元化,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就不能狭隘的专业发展,而是要促进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种综合素质的核心,就是一个人的思维、表达、交流能力。
 
实际上,老师们其实也都知道,在当今社会,一个没有思想力和探索精神、缺乏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的人,要想在艺术道路上要想有大成就也是很难的。姜永安老师的令我敬重之处,就在于他后期的硕博研究,发展了对传统文化和艺术表现精神的深入思考,使得对水墨表现的价值、内涵、趋向更加富有智慧和敏感。当代艺术越来越需要人的洞察力、想象力、对材料和语言的发现、实验和探索,当代艺术创作越来越成为艺术家之间、艺术和社会之间的交流。曾在课堂上和学生讨论当代巴黎美术学院的教学,发现他们的教学主要就是讨论,构思、体验、创意,是艺术家之间、师生之间的语言对话。徐冰也告诉我们,艺术创作就是用语言描述你所设想的种种观念,而作品,完全可以借助任何材料、任何人的协助进行制作、组装。
 而传统形态的写实绘画、工笔画、工艺版画难道不是这样吗?在毕业展览上,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就是那种毫无思想和感受力的模仿,模仿照片、模仿他人、模仿风格,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记得答辩会上,敏感的新征老师一下子就看出一个学生作品几乎是对某画的抄袭。是的,没有技术的表现能力,作品会羸弱;但更应该记住,技术是手段而非艺术本身,在有一定的技术表现能力基础上,真正让人有感动的作品,是那种充满了内在真情、独特的观念、丰富的想象力、勇敢的探索精神的艺术。
 
是的,我们的艺术教育,其本质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内在的感受力、想象力、探索力、创造力、以及表现力。纯粹的技法训练是不够的。这些丰富的全面的内在素质如何得到训练?
答案是:论文。
准确的说,就是在论文的名义下,所进行的观察、思维、判断、尝试、探究、想象、表达的全面能力。
因而我们提倡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其关键还不在于语言的表达,而在于思维方式。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有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应该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是不是需要写论文,这个问题基本上不需要讨论;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富有意义的毕业论文?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对于一名艺术专业理论的教师来说,我发现,我们的毕业生论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一种真正有效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论文写作观。艺术专业老师们的指导各行其是,或者指导力度不够,都会导致论文写作的状况堪忧。
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
有的老师把论文写作理解成:“按照学术论文标准制作”。学校有论文规范,有字数标准,有抄袭率或重复率检查。似乎论文写作就是要用论文规范炮制一篇字数足够、重复率达标的看似论文的东西。这样制作出来的论文,往往有一个宏大的帽子,东拼西凑的材料,空洞混乱的思维,只有用来蒙骗缺乏鉴别力的庸人之眼。
有的老师则指导学生:“直接地、自由地谈谈自己的创作感想”。无疑,和那种虚假写作相比,这种写作最大的优点就是真实。学生会十分尽心的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但是,真实的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吗?不是。普通人的闲聊,梦中的呓语,少年情书和日记,都是真实的,但往往却是肤浅的、琐碎的、散漫的、甚至是庸俗的。写作决不能停留在这种层次上。
 
写作有一种力量。它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自己的心理和创作过程的记录,写作必须要有一种深刻的、积极的、能动的力量,要在学生艺术学习过程中起到一个推动性的作用。我们的学生需要精神的成长,论文写作,一方面是这种成长过程的记录者,另一方面,必须要通过探索、发现、构想、创造,来推动学生的成长,促进其艺术精神表现力的提高。
 
因此,什么是艺术生的毕业论文?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
艺术生的毕业论文,是艺术生专业学习、精神成长、创造力提升的记录者、推动者,是学生思维和情感训练的工具和场地,它虽然有着一个冷冰冰的“学术”的外衣,但其内核却是鲜活的、热烈的、激动的、丰富的。
 
所以,我们不仅不能放弃论文写作,而且要重视它。如何做?我们没有经验,但只要有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可以去研究、去改善。
近期,在王书记支持下,我们打算成立一个“美术学教科研中心”。中心的组成人员,主要是目前在岗的美术理论教师,和即将分配过来的美术学博士,同时,还邀请硕士生导师们、毕业论文指导的专业老师们共同参与教科研中心的教学讨论活动。
教科研中心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建立我们的论文写作指导的方法和思路;就是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建立如何让学生把论文写作和专业发展结合起来?如何让我们学生的论文写得更真实、更有意义,如何让论文写作真正的变成学生思想、个性、艺术思维和表现力发展的有效工具?
 
对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将在教科研中心做专门的研究,并在教学中指导实施。希望得到老师们的理解和支持。现在,我想简单的谈几点我目前能想到的原则。
 
1,论文要和自己的专业学习、专业创作有关。
毫无疑问,我相信每个专业老师也都认可,专业发展是学生学业的核心。其实,一个学生,要能在专业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建立自己的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语言,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和艺术个性,这个过程是很难的、很重大的,当然也还是极为有意义的。难道,学生还有必要脱离这个主题,选择一个与此毫无关系的论文题目吗?应该有关系,务必有关系。这个关系可近可远,都无大碍,但一定要有关系。对一个艺术生来说,语言表达和艺术表达虽然是两种形式,但应该有一种共同的内核,这才有可能保证其思维和观念的统一性,才能保证写作的真实、有效、有用。
 
2、一定有问题感。
一个没有问题感的人,发现不了问题的人,不会提问题的人,是没有什么大出息的。我们的专业教育,表面上是技法问题,内在的可能包括做人的问题、个性的问题、情感和观念的问题。在学生的绘画和写作中,要展现的是对这些问题的大总结和大解决。
今年以来,我试图在改变理论课的上课模式。我在努力放弃知识传授,我发现,那些和学生生活和专业问题不相关的知识,对学生不仅无益,反而是累赘。所以,理论教学的核心,是教育学生发现问题,学会提问:为什么画画?为什么写作?生存意义若何?艺术本质若何?等等等等。
论文要解决专业学习、创作的问题。问题一定是对作者本人来说真实有效的问题。一个好的艺术家,一定是有问题意识的艺术家,这是他区别原始艺术、民间艺术、儿童的涂鸦艺术的地方。艺术家要有反思能力,要有试图解决的问题。这正是论文的起点。
 
3、论文的题目来自对问题的主题的提炼。
有了问题,就有了论文的题目。所以,选题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艺术学习进行发问的过程。我觉得,选题这个说法很不好,它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面前有一些现成的题目,让你做出选择似得。或者,老师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做出决断。我校某校长推崇让学生做导师的课题,省事有效。但我颇怀疑。人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思考,学生是学生,老师是老师,我们怎么能保证学生的兴趣和志向能和老师一样呢?不难发现,在选题上被动接受的学生,虽然短期内省事有效,但长远看,他的人生恐怕不会有大出息,因为他缺乏独立开疆扩土的能力。
学生不能在老师的身影下生存。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独立决断。
 
4、论文首先要解决:别人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
我不太相信现在的人能够提出前人从来没有提出过的问题。一定有人思考过,也许从遥远的古典时代就开始了。大学生应该能够大略地找出前人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案,应该了解前人的智慧。但是,我们也不能指望学生能够无一遗漏地对前人研究做地毯式的梳理和综述。那毫无必要,只有迂腐的博士生论文才会如此考量。前人,前人是基础和传统,但前人未必不迂腐和落后。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哪些前人的成果是有价值的,特别是那些大师名家的文字,值得参考和调查。他们是“绕不过去”的槛,是登堂入室的门径。这是我们学生应该了解的,并在论文中的前言中加以说明的。
 
5、论文的过程,是自己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论文的写作和学生艺术创作的过程是同步、一致的。从学生们基础训练,到外出写生考察,到创作主题的确定、素材的整理,到对名家大师作品的研究和模仿,然后到自我表现语言和方式的创立和发现,这些过程充满了艺术技法的锤炼,也充满了体验、思考、洞察、领悟的心路历程,充满了不断超越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经验。这就是论文写作最真实的内容。
要想把这些转化成文字,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需要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学习、矫正的能力。如何一步一步的进行?如何转换视角?也许可以分层次和方面,也许可以把一个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也许可以不断的沿着一条线索往纵深推进,都没关系。关键是,要力图解决论文的核心问题,并且要试图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进行解决。自己的方式,是自己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的历程,这是真实发生过的,现在只不过是用语言整理叙述出来。
 
6、艺术论文,一定要有图像的分析。美术设计学生是制作图像的,既然要用语言描述这种图像,论文怎么可以脱离图像呢?
……
 
好的论文写作过程,应该是一种高度快乐、享受的过程,因为它充满了发现,充满了对艺术学习生活的复现和梳理,充满了对艺术和人生的探索和洞悟。
这样的论文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