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避暑记

标签:
山村邓池沟村避暑 |
是在成都高温酷暑的7月底至8月上旬,我驱车3个半小时,来到一处山中避暑。
上午9点出发时,气温已酷热难耐。到了目的地,一下子像进了空调房,凉爽宜人了。
为啥会这样,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种可能:一是这里植被茂密,山无隙处;二是海拔有1600米,气温比成都低了10来度;三是山沟有水,水流急湍,山间有涧,流水潺湲,且沟涧之水,皆为高山和山泉所流,冰凉沁骨,自然凉气生成;四是避暑山村在一条山沟尾部,公路到此就成了尽头,没有过往车辆燃油所带来的热气侵扰;五是知名度不高,且容量有限(至多1000人吧),又远离城镇,虽是自然保护区,但不是旅游景区,少了喧嚣。
人说山间气候多变。我在这处山村避暑十日里,只有两天是阴雨天,其余时间都是晴朗与多云的天气。山间烟岚云岫,洲渚林薄,更相映发,早暮万态;白日里,或晴空如洗,万里无云,或云朵似絮,飘来飘去,或云卷云舒,悠闲自如。
山村是一个因自然保护区建设而新建的。山村有40来户村民,都是由当地政府统一修建的干栏式独栋的二至三层的房屋。山村的村民,大多没有居住在这里。要么还住在搬迁前的山里,要么搬进了县城、市里或省城里。而到了每年的6至10月间,他们大部分都回来了,经营这些房屋,开设民宿、农家乐,供客人来这里康养、度假、避暑。客人住的时间,或长或短,来去自由。但在每年的七八月间,既是最热的月份,又是暑假期间,这里的房间,往往一房难求的。
这里的住宿,除村里办的民宿,只提供早餐外,其它的,都包三餐。住宿不足5天的,收取每人每天120元,超过5天的,每人每天100元。
三餐吃的啥呢?早餐是稀饭、玉米馍、鸡蛋,或面条。午餐和晚餐二荤二素一汤。食材真正的是新鲜、安全。像玉米、土豆、南瓜、四季豆、辣椒、莲白、青菜之类,都是村民自家地里栽种的,现摘现吃;而腊肉香肠,也是自家养猪宰杀后腌制的。大家吃了,都觉得好,既健康,又可口,还减肥(回去后,称了一下体重,减肥1公斤)。为啥可口,恐怕与这里的水好有关。好到啥程度?我在这里避暑十来天,自己带了烧水壶,壶中没有水垢,泡的茶,水面上没有一层油膜,也没有漂白粉之类的味道。据说,有人将这里的水拿去检测了,比城里的自来水,不知好多少倍。难怪,还有人在一山泉处,用桶灌装泉水,带回家中饮用呢。
我避暑的山村,是宝兴县蜂桶寨乡邓池沟村。这里是法国人戴维发现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