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

(2024-11-18 21:24:36)
标签:

重走长征路

贵州

锦屏

19349月和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和中央红军长征先后经过锦屏。

1934920日,奉命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探路的红六军团,从湖南靖州平茶分南北两路向黎平、锦屏进军。21日,两路军抵新化、隆里后,向婆洞(今启蒙)方向进军。22日抵婆洞。23日,红军大部队取道瑶光河口西走剑河。

19341212日,中央红军在湖南通道分左右两路,从黎平、锦屏西进贵州。

14日,红一军团由靖州平茶,经黎平中黄沿亮江上至新化,然后经隆里、王家榜,15日抵达启蒙八瓢村。16日,先头部队行至河口乡塘东村脚半坡,与驻守在乌下江对岸瑶光寨脚的国民党两团守军发生激烈战斗,最后打败守敌,歼敌200余人,占领瑶光河口。河口战斗是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最激烈的一仗。

19日,红军总部离开黎平县城,当晚宿营黎平高场。20日,沿乌下江行进,抵启蒙镇八里村宿营。21日,继续沿乌下江行,经八受,抵瑶光寨宿营,毛泽东住寨脚李志熙家,周恩来、朱德、博古、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首长及红军总部住在寨中间的姜家大院。22日,红军总部离开瑶光,沿清水江南岸上剑河。

红军在瑶光期间,成立了“瑶光镇苏维埃人民政府”,开展打土豪活动,将富户的粮食和财物分给穷人。

红军长征在锦屏的时间是:19341214---22日,9天。

红军长征在锦屏的行军路线是:下八里村(黎平)---八里村---八受---瑶光---南加(剑河)。

红军在锦屏留下的遗迹有:瑶光毛泽东长征行居、铜鼓红军战斗纪念碑、河口红军战斗纪念碑、偶里红军树纪念亭、纪念碑等。

瑶光的毛泽东长征行居,位于河口乡瑶光村中寨寨脚。坐落在青石料砌起来的坪子上,上下俱为高坎,前面有一块也是用青石镶铺的晒坪。住址由老屋和横屋呈“L”型组成。老屋坐西朝东,始建于清嘉庆时期,为四间三层重檐悬山顶木质结构房;横屋坐南朝北,建于清光绪时期,为三间三层重檐结构吊脚楼。建筑工艺精致。

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

我是从隆里古城到瑶光村的。乌下江修建了电站,变成了狭长而弯曲的湖。公路沿着湖畔行,弯道多,车速慢,加上又在修建剑河至黎平的高速公路,有些路段路况极差,大坑小坑,70来公里,行驶了2个小时。手机导航只能导到瑶光村委会附近,沿途也没有红军长征的标牌标识,就是到了村委会,公路边也不见指示牌之类的。问路边一杂货店的老乡,说就从她家边的石级路下去200米就到了。下去的左边,有一栋两层的房屋,已经建成为“毛泽东诗词馆”,集中展示了毛泽东一生各个时期的诗词手迹,只是无人打理,也好像没有游客参观,展室里都有蜘蛛网了。再下去,就是毛泽东长征行居了。大门紧锁,无法参观。站在屋前,仰望山村,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芭蕉竹树,苍翠有韵;俯瞰湖光山色,明媚秀丽。

因为红军总部所经过的锦屏乡镇,都处在乌下江河清水江水利工程之地,留下的遗迹,也许已经淹没于水下,或许没有保护吧。总之,看不见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的迹象。

锦屏,因青山似锦,秀丽如屏而得名。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多低山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苗岭余脉绵亘。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清水江、小江、亮江三江交汇于此,境内林木、青石、水能资源丰富,素有“杉木之乡”“青石之乡”“水电之乡”美誉。拥有3个国家级森林乡村,5个省级森林乡镇,14个省级森林村寨,森林覆盖率在72%,各项环境指标名列省州前列。

锦屏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清水河流域是“木商文化”发源地和核心区。所谓“木商文化”,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建设建筑、民间文书、碑刻摩崖、风俗习惯、人才教育和历史遗迹等方面,尤其以“锦屏文书”为主。

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

“锦屏文书”,是锦屏漫山遍野的原始森林、次生林和人工杉木林,成就了木商贸易的繁荣,是锦屏为代表的清水江中下游地区的苗、侗等各族人民,在明清至民国时期林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态环保、区域经济、民俗文化、社会变迁的历史记录,是苗侗人民智慧和生活的结晶。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最集中的历史文献,堪称继故宫博物院的清代文献、安徽“徽州文书”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珍贵历史文献,被认定为“中国第二大地方文书”,2011年,成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成为贵州一张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还有,锦屏杉木传统栽植与管理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录。

至今,木商文化中的锦屏文书,在山林保护、绿化乡村、生态文明、乡村治理、林粮间作、林内休闲康养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有效推动文旅发展走上新台阶。

军屯文化,是锦屏的一张鲜明的名片。

明朝初年,朝廷为巩固通往贵州、云南的战略通道,在黎平、锦屏等地建立卫所,推行屯垦政策。派来大量军户屯驻,这些军户多来自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的地区。他们把那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意识带到这里,从而加速了锦屏地区的现代文明的进程。在这里,军户们把生产和社会生活模式搬了过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军屯文化体系。由于屯军与周边少数民族往来较少,使这些军屯文化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军屯主要分布在亮江流域的铜鼓、敦寨、新化、隆里等乡镇,尤以隆里所最为典型。其文化体现在:

村寨建设。多分布于交通便利、易于耕作之地。大都建有寨墙和寨门,既有防卫功能,又兼有风水等方面的考虑。寨内道路横平竖直,房屋沿道路两边建筑,布局整齐。建筑上多用土石,房屋基本为徽派风格。普遍为两层,两侧为马头式封火墙,墙顶盖青瓦,檐角飞翘,墙上部用彩色绘花草人物图案。重视门首建设,门额上一般都书写主人的郡口堂号。

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

    宗教信仰。军屯村寨民众的宗教信仰意识较为浓厚,整体上以佛教为主,兼信道、巫等,故供祀的场所较多。隆里所保存有真武寺、魁星庙、南岳庙、关圣庙、孔圣庙、五显庙、二郎庙、城隍庙、飞仙庙等。注重宗祠建设,凡有数十户的姓氏建有宗祠,供奉祖先。隆里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贬谪地,来这里后,他为隆里人做了许多实事,他北上途中遇害,人们怀念他、爱戴他,不仅修了状元桥,还建有祭祀他的宗祠;隆里还设有龙标书院,不仅祭祀他,还传播了知识,培育了士人,仅明清时期,这里就涌现了文举人16人,武举人2人,明经8人,贡生52人,监生、庠生、生员100多人,使隆里人文蔚起,风开百代。

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


    文化艺术。文化活动较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丰富和多彩,如玩龙、舞狮、闹花灯、玩故事、演双戏等。隆里所的花脸龙和新化所的舞狮最具特色。

这些军屯村寨,是明朝廷经营西南地区时,遗落在少数民族“大海”中的“汉文化”岛礁。这里的军民,远离故土,地处少数民族腹地,有被贬谪流放的失落感觉。长期以来,为了改变失落的心境,在中国传统的“贬谪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将其祖先出发地的文化复制过来,不停地营造文化环境,而现在所保留的舞龙舞狮等文化活动,即是军户及其后裔们思念遥远故乡的情愫的表现。

军屯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对遥远故土思念的乡愁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魅力四射。

锦屏有侗、苗、水、布依等18个少数民族生活在这美丽的土地上,其人口占总人口的89.7%,有侗族刺绣、瑶白摆古节、启蒙嘎溜节等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中国景观村落、被誉为百年民族环保第一村的文斗苗寨,贵州“魅力侗寨”的瑶白村,吸引着广大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参观、休闲与康养。

锦屏通过全力推动生态鹅的发展,成功入选国家鹅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养殖鹅规模不断扩大;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1个;推动铁皮石斛全产业链发展,从而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2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05亿元,其中一产12.18亿元,三产28.81亿元,在黔东南州排名第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38元;全年接待游客2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88亿元。

锦屏虽然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也有着红军长征途经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但不得不说,其对外的知名度还不高,与其相邻的黎平比,差距很大。主要差在哪里呢?

未来,锦屏要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锦屏建设区建设,促进红色文化与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在这方面,确实存在着不足。不过,只要认识到了,工作加强了,是能够迎头赶上的。需要注意的,长征沿线的建设,一定要与当地乡村的发展相结合,不要搞成“两张皮”,比如,现在的隆里古城,有红色资源,老百姓也知道有红军桥,但在隆里的对外宣传资料中,在隆里古城的指示标志里,就是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重走长征路贵州段之锦屏

我还想给锦屏提一个建议,在发展旅游业时,要增加“森林”旅游项目,这是锦屏的优势资源,它不仅仅一个旅游的内容,同时可以带动康养业、林下经济业的发展,同时,还对“锦屏文书”的传承与发扬的实在做法。另外,有羽毛球知名生产企业,完全可以发展运动户外旅游。这样一来,全域旅游,就有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运动户外旅游等内容了。内容一丰富,吸引游客就多,旅游业就发达,进而促进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