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宁夏段之隆德

标签:
重走长征路宁夏隆德 |
红军长征两次经过隆德。
1935年10月6日,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由西吉兴隆镇出发,经上马家山嘴,进入隆德的杨家磨,然后再出隆德,进入固原原州的黄湾,在毛庄住宿;7日,从毛庄出发,经王套、后莲花沟,翻越红军长征途中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
红二十五军于1935年8月17日,从西吉兴隆镇沿西兰公路东进,一举攻克隆德县城,18日凌晨,部队翻越六盘山,进至泾源瓦亭并占领及三关口、蒿店等地,19日,乘胜逼近平凉县城。
红军在隆德留下的遗迹遗址及纪念地有六盘山和红崖村。
红军在隆德的行军路线是:上马家山嘴(西吉)---杨家磨---黄湾(原州)。
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位于隆德县东侧,国道312沿线,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由纪念馆(由红军不怕远征难、红旗漫卷西风、三军过后尽开颜、不到长城非好汉四部分组成)、纪念碑、纪念亭、纪念广场、咏诗台、红军小道、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10余个主要事件的微缩景观组成,真实再现了红军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翻越了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层林、云海、日出,美不胜收。
2008年,我曾经驱车来到六盘山顶的纪念馆参观,国道312从这里经过。今年重走长征路,再来到这里,国道312已经改道,不再经过山顶的纪念馆,改由从山脚的杨店村穿越六盘山隧道而过。红军小道也由此向山顶延伸上去。
因地处隆德城郊,已经没有土地,现在,红崖村以“千年隆德县,百年老巷子”为主题,依托传统建筑和红色资源,打造成了“六盘山第一村”。村里的民居,开了民宿、餐饮,商铺集中在一条街上。靠旅游(冬季没有游客,夏季最好,凉爽宜人)收入而富裕起来。问一餐饮店老板,其年收入有多少,每户都有十几二十万。这恐怕是我重走长征路,经过的长征沿线最富裕的村吧?他们的做法,能够复制吗?既能,又不能。说能,就是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在哪里,应该从何处着手;说不能,就是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所选择的发展方向不一样,造成差异很大。同样在隆德,还有6个中国传统村落,也有特色,但其发展,就没有红崖村好。
隆德,位于六盘山西麓,宁南边陲;地处黄土高原西部,系祁连山地槽与华北地台的过渡带。境内群山绵亘,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山势错落;地势东高西低,因而水流方向为东西走向。
隆德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特色产业肉牛、冷凉蔬菜、马铃薯等好像还不知名,黄芪、秦艽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也不高,以杨氏泥彩塑、魏氏砖雕、高台马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红色资源为主的7个中国传统村落,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除了红崖村,其余都还不尽人意(网上查询不到这些村落的相关信息)。人文资源欠缺,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慢,仅有的4A级旅游景区——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恐怕也不属于隆德县管辖(虽然景区在隆德县境内),因为隆德官网上旅游景点介绍栏目里没有,其旅游的各项收入,包括统计指标,隆德县都染指不了吧?因此,隆德县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仅有43.58亿元,在宁夏22个区县里,排名倒数第二,固原5个区县中,排名第四,其绝对额是第一名的1/4弱,二三名的1/2弱。
隆德未来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红崖村、杨店村与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景区的协调发展问题,理想的方法是,以六盘山长征景区牵头红崖村和杨店村,并成为其景区的一部分,带动这两个村的红色旅游发展;其次要在非遗文化资源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结合上下功夫,文化旅游部门牵头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非遗传承人、文创公司等共同参与,找准其特色,在保护传承好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最后是特色产业的发展,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农民参与,按照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做大做强这些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