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泉大峡谷

(2024-06-06 19:43:24)
标签:

甘泉

地缝

大峡谷

游记

                     甘泉大峡谷

 

 甘泉大峡谷


一直以来,通过各类书籍和多次实地游历,我对黄土高原的认识,就是沟谷众多,地面破碎,降水量少,林木稀疏,是一个缺少自然景致的地区。然而,当我游览了甘泉大峡谷之后,却颠覆了我过去的认知。

甘泉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带,北依劳山,洛河从中部自西北入而东南出。境内地貌有红砂岩地质分布,其众多的山上,生长着松、柏、槐、柳等多种树木,且已成林,郁郁苍苍,景致异于陕北其它县。大峡谷,就分布在红砂岩地质的下寺湾镇,2017年发现并成为旅游景点以来,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成为陕北黄土高原最为靓丽的景区。

大峡谷是历经千百年的风沙切割、流水溶蚀、冲刷而成的自然地缝奇观。由大小120余条峡谷组成,其开放的景区主要有桦树沟峡谷、龙巴沟峡谷、牡丹沟峡谷、一线天峡谷。

我是只游览了桦树沟与龙巴沟两个峡谷的。不知是我游览的时间是下午,另外两个沟的时间不够,还是因为昨天这里下了雨,那两个沟因为设施受损而没有开放,观光车就只载着游客游了这两个峡谷。

先游的龙巴沟峡谷。

峡谷全长2500米,谷高10~20米,宽为1米。这条峡谷给人的直观印象,是地壳运动,一次开裂塌陷形成的。因为两边岩石呈不规则的耸立,其岩壁上的水纹印迹,也不是横着,而是多竖立;因为沟顶上树木掩映,沟内岩壁上布满着青苔和草木,光线明暗里,特别耀眼;抬头仰望,是看不见天的,好在树木青翠,阳光透过树缝,光影摇曳,色彩斑斓,给人以清幽之感;因为狭窄,因为树木掩映,因为高深,峡谷外阳光明媚,气温二十七八度,而峡谷内却是凉幽幽的,等到我们走出峡谷时,两手冰凉了,有点麻木了。

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

    后游桦树沟峡谷。

峡谷全长约1000米,高20~25米,宽1~2米。这条峡谷给我的印象,是先有地壳开裂,然后才有流水的不断溶蚀与冲刷。因为峡谷两边的岩壁上,水纹呈横着分布,且从顶到底都是如此;或许是流水将岩壁冲刷得尘土全无,或许是比较宽,没有树木掩映,峡谷内的岩壁上,很少青苔之类;因为水流的冲刷,岩壁形成了蜿蜒婀娜的曲线,光滑的岩壁,仿佛就有了丝绸般的质感,呈现出刚柔相济的美;因为开阔,峡谷内的气温,明显没有龙巴沟峡谷那么低了。

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甘泉大峡谷

    虽然甘泉大峡谷的红砂岩在不同的季节,因含水量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但游览时间的选择,最好是在春夏秋三季的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间,且避开雨天和阴天,最好是在雨后的晴天,这个时间段,阳光可以直射沟内,且岩壁色彩鲜艳丰富。

为什么将地缝式的自然地质奇观,命名为大峡谷呢?它不是山与山之间的山谷,虽有溪流,也是在沟中流淌,裂缝更不大,叫成大峡谷,实在有点牵强。其实,地缝这样的地质地貌,本身就很稀少,而且还是在黄土高原上,而且还有景观,具备了惟一性,不如就叫“甘泉地缝”,更直白,也更让人产生好奇,产生联想,从而增强吸引力,同时,也丰富了黄土高原的地质地貌类型呢。

至于媲美于美国的羚羊谷和中国的丹霞地貌,也有点牵强。

美国的羚羊谷我没有去过,不过网上有许多照片,与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羚羊谷只有红色的岩石,没有树木,色块太单一了。

说是丹霞地貌,实际上与真正的丹霞地貌,相去甚远,不如不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