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广西段之兴安

标签:
重走长征路兴安游记 |
重走长征路广西段之
兴安
中央红军于1934年11月27日,由全州凤凰乡进入兴安,先后经过兴安漠川乡、界首镇、湘漓镇、兴安镇、严关镇、华江乡、溶江镇7个乡镇83个自然村,在12月8日翻越老山界,离开兴安,到达资源塘垌和龙胜江底,历时12天。
在兴安,红军长征留下的红色资源和长征文物有:界首红军堂、红军街、界首渡口旧址、光华铺红军烈士墓、光华铺阻击战战场旧址、千家寺红军标语楼、金石文甲洞红军堂等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烈水桥红军墓、衡州会馆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大致的线路是凤凰乡(全州)——界首——华江——老山界——塘垌(资源)。
在兴安,我们因为从大坪渡口,直接走湘江东岸,到漠川乡的榜上村,看千年樟树,途径界首,也没有停留,所以,兴安的红军长征线路游览,主要集中在华江乡。
我们先到县城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参观。
纪念碑园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耸立在狮子山顶的纪念碑,远远看去,就像是三杆并排立在一起的步枪,直插云天,山脚石级前台地上,是一组群雕,表现的红军送别、长征、渡江、永生的主题。二是纪念馆,突出展示了红军突破湘江的战役情况,有文字、图片、地图、新媒介、实物等。一般的游客,是先在雕塑前拍照留念,然后到纪念馆参观。
从兴安县城出来,往猫儿山去。行10多公里,转向资源与华江方向,就进入了山区。山上多翠竹、松树,竹以楠竹居多,挺拔俊秀。
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即是位于华江乡境内的五岭之一越城岭主峰——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是越城岭的最高峰,也是五岭最高峰。这里是兴安与资源交界处,也是漓江、资江、浔江的发源地,群峰高耸,山高路陡,悬崖峭壁,翻越十分困难。
猫儿山现在已经成为了旅游景区,门票60元,自驾车不准上山,只能花费100元观光车钱上山。从山门到老山界、漓江源有22公里,华南之巅28公里。我们原本计划穿越猫儿山,进入下一站,或者是在猫儿山住宿一晚,再走下一程的。但是,不行,行程要改变。
猫儿山景区,只有一个出入口,红军长征路线就无法穿越。其实,同属于一个省区,又同属于一个桂林市管辖,又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其景区资源,应该由相邻的兴安和资源两县共享才对。也就是说,从兴安这边进入,资源那边可以出去,反之亦然。
许是疫群刚刚过去,旅游还没有恢复,景区入口处的绝大多数酒店还是大门紧闭,没有营业;加之这几天天气晴朗,上山也看不见日出与云雾,我们就只好放弃在这里住宿,改往下一站。
山下华江乡有多处红军长征遗迹、遗物,但标识都不明显。我们在其指示牌的指引下,找烈士纪念塔、千家寺红军标语楼就没有找到,问当地老乡,说已经移至猫儿山了,但我们在猫儿山也没有见到啊。其它诸如红军桥、毛泽东营地旧址也是标识牌太小,或不清楚,没有见到或错过了。只在路边的衡州会馆,参观了朱德的临时指挥部,旁边的红军烈士墓进行了祭拜,购买了当地特产野生“六垌贡茶”(绿茶和红茶)。
从猫儿山返回至202省道到枫木,就离开了兴安县。
查询了兴安的发展,特色农产品相对于桂林其它区县,是比较少的,对外宣传上,能够让人记住的是灵渠。一个开凿于公元前214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名渠之一,时至今日,虽然仍然在航运、灌溉、旅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兴安旅游发展上,其作用是有限的。我们在游览灵渠时,由于去年天干,小天平没有水流漫溢,砌条石裸露,灵渠景致稍有影响。
现在,红军长征途经兴安,留下了众多的红色资源,如果足够重视,精心保护和建设好,这红色资源就会转化为旅游资源,再与当地的自然生态景观、民族风情、文化、特色农产品相结合,发展好沿途乡村的旅游,重点以观光型、休闲型、红色文化型为主,必将成为另一张旅游发展的“名片”,成为兴安旅游新的亮点。